大学校园中,有一群终日坐在电脑前,痴迷于通过计算机语言来破解难题的同学,他们被人戏称为“码农”,即将于7月毕业走出校园的魏华便是他们中一员。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一样,眼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如愿的工作。
不过,相较其他同学每天奔走于各类招聘会和面试之间,魏华却另有打算。他要通过参加暑期的一系列编程竞赛,用自己的表现在来赢取优越的工作机会。用他自己话来说:这种途径比胡乱投简历的“效率”要高得多。
通过魏华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参加各类竞赛并脱颖而出正有取代之前考级、考证热的势头,而逐步被越来愈多的高校学生所接受。
竞赛的历练对于学生是一种积累
如今,在全国各大高校中,热衷于计算机竞赛的族群正在壮大,他们参赛的目的虽不相同,有的为赢取奖金,有的为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的是为了寻求优越的学习和工作机会。不过他们的出发点却不尽相同,都是希望通过竞赛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使自己得到锻炼和实践,从而快速提升自身能力。
楼天城这个名字在国内计算机竞赛人群中可谓大名鼎鼎,近年来只要是有他参与的赛事,冠军都几乎被他囊括,他也曾多次代表国家和学校出战各类国际级的赛事,均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和荣誉。他同样认为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竞赛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个平台之上,同学们可以充分运用、发挥各方面的知识和才智,对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
同样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的刘汝佳也是当今的编程竞赛界响当当的名字,他也被人誉为是ACM界的教主级人物,他从高中阶段开始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奖无数。他认为比赛可以检验自身能力是否足够全面:“编程竞赛是一种高度密集的体验,它往往将你的终身所学浓缩并体现在几十分钟之内。而且还更接近实际工作对于全面能力的要求,如果想要获胜,就要保证在代码编写、数据输出或者是算法方面都不能有所欠缺。”
企业借竞赛网络优秀人才
计算机编程竞赛不仅成就了一批在编程领域拥有国人天赋的“青年才俊”,同样也帮助企业寻找到有经验、能实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创新的活力和前进的动力。这也是像IBM、Google、微软、英特尔、摩托罗拉等世界知名的IT企业都拥有自己的赛事,希望借此丰富自己人才库的原因。
经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验证,这种通过竞赛来搜寻合适人才的方式也得到了国内互联网企业的认可。近年来,相关赛事的数量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迹象。以今年暑期为例,就有腾讯、百度和网易三家本土互联网巨头先后推出自己的挑战赛,拉开了又一轮人才争夺战的序幕。
这些互联网企业不但设立丰厚的奖金,还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来吸引人才。例如腾讯的创新大赛,优胜者可获得最高10年免费的QQ会员资格;百度之星程序大赛则会邀请晋级决赛的50位选手到北京,零距离感受百度的企业文化;而今年首次举办“有道难题”程序挑战赛的网易则祭出了大手笔,不但与国际知名专业竞赛网站TopCoder联手举办,还准备了总额超过50万元奖金和奖品,并且面向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选手提出了“三院三通”人才招聘计划,进入决赛的选手有机会通过“快速通道”进入北京的有道搜索、网易杭州研究院以及广州的网易游戏研发部门实习、工作。
不难看出,以上三家本土互联网巨头都在竭力网罗优秀高校人才,为核心产品研发提供动力,为坚持技术创新之路奠定基础。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竞赛的出现无疑是增加了就业的途径和选择,同时也让同学们获得更多锻炼和尝试的机会,可谓是一举两得。
有社会学专家和教育专家指出,这种竞赛模式,只要在保证专业、公正的前提下,对于人才和用人单位是可以达到双赢效果的。一方面它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渴望问题,不失为平衡两方面需求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