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贷款中,除了银行设置的条条框框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在影响着中小企业贷款难?
肖功俊:中国研究金融的专家学者确实不少,但研究多年的唯一成果还是那点文盲都精通的“死理论”:要么不动产抵押,要么存款抵押,这简直称不上金融,比“当铺”高级不到哪儿去,而且手续繁琐不堪。有了这样的条条框框,整个就成了一潭死水。
除此之外,银行的“懒惰”和“势利”也让中小企业毫无指望。以东莞的银行为例,就算有人为你做信用担保,贷款额度不到500万元概不受理,因为他们考虑的不是社会效益,而是考虑自己是否方便。因为,500万元的贷款管理成本与100万元基本相同。在此情况下,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希望何在?
吴凯:非常欣慰的是,自危机爆发以来,我们的政府高层、金融监管部门和专家学者,已经高度关注,并从今年初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希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
但笔者认为,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虽然监管部门严令金融机构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并确定了具体的贷款占比,要求大银行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态度不可谓不严厉。但对银行来说,人还是那些人,机构还是那个机构,信贷审查和管理方式还是大机构那一套,有什么理由说,成立一个新部门就解决问题了?所以有专家说,这叫“赶鸭子上架”。
“赶鸭子上架”的结果,要么“鸭子”怎么都不适应,要么“鸭子”就会想办法糊弄愣让他上架的人。所以,虽然有数据说,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改善了不少,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的感受却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