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和担保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保证盈利,纷纷提高了自己的门槛,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需要存在不小的差距。实际上,这是一个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育比较健全,非银行金融产品比较多,中小企业70%通过直接融资,只有3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那么,国内中小企业能不能也走直接融资这条路,突破资金瓶颈呢?
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途径有证券市场、包括中小板和创业板;还有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债券市场等等。2007年底,深圳市首次组织20家中小企业集合发行10.3亿元企业债券,深圳飞马国际(13.96,0.14,1.01%)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这20家发债企业之一,获得了4000万的直接融资。公司金融中心总监黄涛提起这个事情还觉得十分幸运,毕竟深圳有20多万家中小企业,这可是万分之一的机会。
深圳飞马国际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金融中心总监黄涛:“上次应该是搭了政府的顺风车,因为本身发行企业债要进入门槛,你比如说像资产规模和这些东西,中小企业是肯定达不到的,所以想自己独立,想自己独立发债,中小企业是基本不可能的。”
到目前为止,我国也仅仅只发行了这三种中小企业集合债,而且银监会不让银行做担保,中小企业发债一定要有一个一级担保机构保证它们的信用,这才能发债,这等于给中小企业发集合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入围企业要求很高,以深圳为例,进入集合发债名单的企业,规模至少要达到6000万元,发债还有额度限制。现行的制度已经约束了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的可能。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宇清:“你还是原用大企业的标准,或者政府项目,这样的一个标准来衡量,就好象我们出的卷子,面对着小学生你却拿出了一个大学生的卷子,你让他答,他肯定答不出来。”
为了能让其他企业也能挤上这个幸运列车,黄涛被告知他们企业将不会再被入选到下一次集合发债的名单当中。由于飞马国际已经在中小板上市,再加上证监会颁布实施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于是黄涛准备申请发行公司债,然而面对苛刻的条件和繁杂的手续,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记者:“据你所知,像你们中小板的,有没有从中发行公司债的?”
黄涛:“现在还没有,基本上就是只有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企业债成功的这种例子。”
记者:“等于说其实这条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这条路应该算是被,这条路是很难走通的?”
黄涛:“很难走得通,这个路很难。”
而自从2008年9月25日,中小板市场华昌化工发行之后,证监会便关闭了IPO大门,截至日前,已有近8个月没有新股发行。而创业版也是“十年磨一剑”,到现在才呼之欲出。记者了解到,尽管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不少,但真正能够上市融资,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仍然是一种奢望。
杨宇清:“我们认为我们市基本符合创业板上市这种财务数据条件的不下一千家,目前我们市按照,如果创业板8月份设立的话这样的一个时间点,我们筛选了,8月份就能上报材料,登录首批创业板这种审批程序的企业有38家。”
记者:“那这个比例对于整个中小企业来讲还是很低?”
杨宇清:“对,还是很低。”
在海外,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不仅仅依靠银行的贷款,很多时候是获得风险投资或者创投的帮助,然而记者了解到,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成长中,基本无法获得这样的融资。深圳拥有3000家创投公司,注册资金达6000亿,但没有公司愿意投资给创业初期的企业。这些公司更多的时候只是看中比较成熟、能上创业板和证券市场的企业,用一句通俗的话形容就是看到企业果实快成熟了才参与进来,短期目的和利益性很强。
杨宇清:“他们目光都放在那种,就刚才我讲的,很快就可以上市,发展态势势头非常好的市场,所以我觉得存在一种所谓就是说,用一句话来讲,急功近利那种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