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轮经济危机都会催生一些新产业,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将会催生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表示,希望北京依靠科技创新、城市管理,催生并促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带动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城乡一体化下的城市环境建设”,这是国内首次举办以城市环境建设为核心命题的国际论坛。论坛自城乡一体化下和谐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出发,立足“人文、科技、绿色”三大理念,围绕打造全社会参与的创新2.0模式、信息化城市视野下的城市管理创新、建设资源循环型低碳宜居城市等热点命题,就环境建设宏观政策、奥运城市运行与环境建设经验、城乡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发展现状、如何推动信息社会条件下的公众参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话题展开高层对话,分别从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城市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的新发展、信息社会下城市管理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等方面,阐释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城市环境建设的各种问题,提升城市运行与管理水平。
北京市科委委员陈力工介绍说,北京市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验,提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并于今年3月出台《“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推进“科技北京”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提出“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其中,“2”指通过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强首都自主创新能力;“8”指八大科技振兴产业工程,集中力量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支持一批产学研用项目,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到2012年力争新增产值超过5000亿元;“12”指12项科技支撑工程,推广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带动形成新的市场需求、改善民生的成熟技术和产品,提升科技惠民能力。“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三个北京’的目标和要求,这既是推动北京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的战略性举措,也是对广大城市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新要求。”陈宜明表示。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并不是把农村都变成城市,而是要保证合理、公平的区域分工,并且提供给双方机会平等的共同发展蓝图。”国务院参事牛文元对北京市城市管理和科技创新提出6项建议:一是从“口袋式”的分散发展战略向“拳头式”的集群发展战略转变。二是在智能家电方面形成产业集群。“凡是能够与老百姓衣食住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都将是极有生命力的产业”。三是建立“电子沃尔玛”产业集群。“北京应当创建新一代的‘电子沃尔玛’产业集群和营销体系,在全国和周边国家建立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物流、销售、培训等产业体系,使其成为引领电子产业发展的旗舰”。四是进一步发展新型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等离子技术、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埋藏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循环经济技术。五是构建全球知识产权的永久交易平台,成为全球最新技术发展的展示中心。六是构建全面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和整体实现低碳经济模式的试验区、示范区。“北京拥有强大的科技资源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在这些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起点指日可待。”牛文元表示。
论坛上,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据了解,该中心成立后将面向北京市城市运行与发展的战略需求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度交流与研究,实现决策科学、信息技术与城市运行管理的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对城市管理的指导,提升北京城市运行和管理能力。未来5-10年,力争将该中心建成国内一流的城市运行发展战略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孵化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文/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