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微软宣布其最新的全球搜索品牌“Bing”的中文产品“必应”正式上线。“必应”,这个被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称为 “在公司的互联网服务发展里程上具有极重要意义”的产品雄心勃勃,欲与谷歌试比高。但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它也得面对和谷歌一样的难题,那就是如何从垄断着中文搜索的本土公司百度口中分一杯羹。
必应和谷歌彼此很“客气”
Bing的推出并不是微软第一次尝试搜索业务,早在1998年,微软就开发了MSNSearch,后来又依次开发了WindowsLiveSearch以及LiveSearch。尽管如此,这家做软件出身的巨头进军搜索市场的过程却并不理想,虽然拿出了每年几乎3倍于谷歌的推广费,微软在美国搜索市场的份额却只有谷歌的1/8。
过去几年,微软的搜索品牌几度更换,搜索业务逐渐从其Windows系列产品中脱离,但如此频繁的“换标”也引来了不少诟病。6月2日,在“必应”的上线发布会上,微软MSN中国副总裁刘振宇表示,“必应”的推出是微软对Live的品牌定位及产品架构的一个再清晰化过程。今后,搜索将不再作为Live品牌的附属,而是以Bing品牌独立呈现。而Live将清晰其作为Windows、Office延展品牌的定位。
发布会当日,MSN中国副总裁刘振宇谦虚地表示,“‘必应’搜索是一个后来者,在它之前市场上已有很多的先行者,微软将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在搜索领域不断进步。”
被微软Bing视为全球最大竞争对手的谷歌显然不买这账。同日,谷歌大中华区CEO李开复也同样客气地表态:“搜索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谷歌欢迎更多搜索爱好者加入,这对消费者总是好事。”言谈间,李开复不露声色地称微软为“搜索爱好者”。
当“必应”遭遇中国市场
“必应”是微软第一次推出互联网服务的中文品牌,据介绍,“必应”除了采用全球同步的搜索首页全背景彩图设计、视频搜索直接预览播放、图片搜索结果无需翻页等创新功能外,还专门针对中国用户需求设计了地图搜索、MSN互动地图和公交换乘查询等功能,并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的对联、人立方和英文翻译服务“英库”等。
分析人士指出,微软这些针对性服务体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必应”是微软全球战略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最新数据表明,中国网民的搜索请求为150亿次/月,同期美国网民的搜索请求为120亿次/每月。
不过,业界并没有立即肯定微软的这一产品。互联网观察家洪波(博客)表示,尽管看到了一些小创新,但“必应”在通用搜索市场上的积累还不够,微软光靠Bing恐怕无法撼动谷歌的地位。
更大的挑战在于,“必应”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它也得面对和谷歌一样的难题,那就是如何从垄断着中文搜索的本土公司百度口中分一杯羹。
2006年初,谷歌正式为中文用户提供搜索服务时,百度在中国从事中文搜索已经整整5年,占据了市场的领导者地位。根据艾瑞咨询今年5月底公布的“2009年一季度中国搜索引擎请求量监测数据”显示,市场垄断者仍为百度和谷歌,两者合计占据了网页搜索请求量份额的95%,其中,百度一季度网页搜索请求量市场份额为74.1%;谷歌一季度的中文网页搜索请求量占20.9%。同期市场的剩余份额被腾讯SOSO、搜狗、LIVESearch等瓜分。
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田欣指出,“必应”进入中文搜索市场,长期来看可能会对二线搜索品牌构成竞争,但要撼动现有一线搜索品牌的垄断地位却非常难。“必应”能否如愿从垄断者百度口中夺得一杯羹,仍存在诸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