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如何走出融资难的困境?昨天下午,记者从“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珠三角分论坛上获悉,今年广东安排22亿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经济学专家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光靠政府,企业自身的规范化是一大前提。
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昨天出席了论坛。他指出,今年一季度,广东主要的经济指标出现平稳增长或降幅收窄,环比增长的态势,整体的经济运行呈现积极的迹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68.8亿元,其中广东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广东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融资困难问题已经突出。”宋海介绍,截至今年4月末,广东中外资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总额为3968亿元,增长了23.8%,虽然信贷投放的增长显著,但是中小企业的投放缺口仍然较大。
宋海透露,广东今年安排22亿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新春教授也为中小企业献计献策。他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不能光靠政府,最重要的还是靠市场,要把企业市场化。“中国的中小企业和国外相比,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家族化的、相对比较封闭的,甚至是黑箱操作比较多。有些企业认为偷漏税几个点,就可以活了。”李新春说,并不是政府设一个政策银行、做一些担保、给一些融资上的支持就可解决问题了,中小企业的制度化改革,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