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本地的企业来说,以前可能没有信息传播的需求,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外的消费者和投资者越来越需要了解国内企业的信息,国内企业也需要把自己的消息及时发布出去。”全球企业信息专业发布机构——美通社(亚洲)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玉劼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中国市场,美通社(亚洲)最看好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中国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有强烈的愿望拓展国内外市场,并从国内外吸引投资。
信息传播不畅影响投资者信心
陈玉劼透露,美通社(亚洲)主要的客户包括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如新浪、搜狐、尚德、中海油等,致力于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如海尔、海信、中兴等,此外还有大量的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和从事外贸出口的企业也通过其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媒体发布网络向海外市场发布信息。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信息不灵通。很多人从事贸易或投资项目,遇到了风险,出现了严重的损失,现在停下来不投资,消费能力也受到极大制约,不是大家不愿意投资或消费,而是没有信心,不清楚生产厂商或是投资对象的详细情况,无法对消费的结果或是投资的收益做出判断。”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陈玉劼表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及时传播企业的信息和理念能更好地吸引海外客户和投资者。”
陈玉劼认为,以前国内很多出口型、制造型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单纯进行代理加工,对品牌的重视度不够,也没有遇到太多的问题。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海外市场的购买力和信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在海外缺乏品牌影响力又屡遭“质量”问责的广大中国企业来讲,更需要借此机会主动向海外的媒体、消费者、投资者传播真实的、正面的企业信息,提升他们对中国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品牌的了解和信任。“这是我们感受最深的一方面。这些年中国的产品几乎卖到了世界各地,但是在全球主流媒体上却很少能够听到来自中国企业的真实声音。这里面有传播渠道匮乏的问题,但主要还是企业的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陈玉劼表示。
据介绍,目前美通社(亚洲)大约有5%的客户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每月仍然会有超过十家企业与美通社(亚洲)签订年度服务合同、超过四十家企业签订一次性服务合同,使用美通社(亚洲)的企业信息发布服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
同时,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并通过美通社(亚洲)这样的传播渠道不断拓展他们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据了解,目前跨国公司占其全部客户的1/4左右,其中丰田、IBM、微软等著名企业均通过美通社(亚洲)发布最新的产品和服务信息。陈玉劼介绍,最近5年,新客户中跨国公司的数量一直在增长,2004年仅有3家,2009年已经增长至近百家,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增幅均维持在80%左右。看好广东市场年内欲设办事处
“对于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与投资者沟通的障碍。”陈玉劼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或融资最大的困难同样是信息传播的问题。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讲,投资一家远在中国的企业远比购买一件中国制造的商品要难得多。因此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放缓了海外上市或融资的速度。
解决好信息传播的问题,将企业真实的产品、经营以及财务信息及时送达媒体和投资者手中,对于中国企业新一轮的海外上市乃至今后的融资和市场表现都将产生有益的推动作用。目前已有250多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采用美通社(亚洲)的企业信息发布和投资者传播服务,与世界各地的媒体和投资者进行沟通。陈玉劼举例说,美通社(亚洲)与百度已经连续合作5年。
陈玉劼透露,虽然短期内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出现了一个低谷,有十多家企业延迟了上市计划。“但是在今后几个月,一定会有积极的变化。”
“我们非常看好广东地区市场,美通社(亚洲)将在广州开设办事处。”陈玉劼透露,目前在美通社(亚洲)的400多家年度客户中,广州企业的数量仅有20多个,包括南方航空(600029,股吧)、广汽丰田、珠江啤酒、泛化保险、寰球通讯等。据悉,目前其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还有新加坡设有办事机构。而随着业务的扩展以及广东市场近期呈现的增长态势,今年有望成立广州办事处。
广东地区的制造业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受挫,其中出口型企业受影响程度较大,这些企业是潜在的客户群。陈玉劼表示,最近半年深圳新增加的客户都是出口型的企业,就在不久以前,美通社(亚洲)刚刚和一家从事质量测试仪器制造和出口的企业以及一家专门提供网上虚拟服务的企业签订了年度合作协议,帮助他们向海外目标市场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