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社交网站是一向特立独行、目光精准的张朝阳为搜狐的娱乐产业找寻的又一个赢利点。张朝阳更长远的目标则是:以社交网站为渠道,融合搜狐多项业务,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媒体平台”
互联网巨头与通讯运营商纷纷开始“跑马圈地”社交网站,张朝阳带领下的搜狐自然也“不甘示弱”地大规模介入SNS业务。
据悉,搜狐已启动社交网站业务的公测,将与开心网、校内网等展开正面交锋。搜狐的SNS业务除了提供日志、照片等服务,还添加了去年起逐步火爆的“牧场”模块,并提供了大量网页游戏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一向特立独行的搜狐董事长张朝阳“锦上添花”,开始为搜狐找寻继网游之后的又一个赢利点。
在娱乐产业上寻找新赢利点
2009年初,张朝阳的搜狐进入一个新阶段,旗下网游公司畅游的上市使张朝阳不但“一不小心”做成了网游业务,搜狐还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家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企业。
质疑声少了,而张朝阳却并不喜欢这种一味的赞许,因为他现在是为自己做事,为了兴趣做事。
畅游公司上市之后,除了继续加大投入做好媒体业务之外,张朝阳把更多精力放到视频和娱乐产业上。在美国,他亲身体验到了这个占美国GDP7%的产业所迸发出的价值。
记者从搜狐获悉,该公司已启动SNS业务的公测,将与开心网、校内网等展开正面交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与“山寨版”开心网的口水战还未分出输赢,但开心网依旧是国内最火的SNS网站。但张朝阳对此丝毫不在意,在他看来,国内现有SNS网站面对的人群各不相同,产品也都各有优势和特点,但谁会成为SNS网站的主流商业模式暂时还不好说。
当门户网站纷纷逐鹿SNS的时候,人们不禁回想起几年前新浪、搜狐进军博客领域的“往事”:依靠品牌影响和资源,门户网站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彻底打败了几家专业博客网站。同专业SNS网站相比,门户网站可以把自己的许多产品如新闻、论坛、博客等优势资源融合进SNS,而融合是SNS的方向,这种融合给SNS的发展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这也正是张朝阳参与逐鹿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强媒体业务
“大家都知道,搜狐有许多业务和垂直门户,我们做搜索引擎,开发了搜狗拼音输入法,还有其它一些业务。但现在的品牌推广活动,是在向世人宣告,搜狐也是一个媒体平台。”日前,张朝阳表示,搜狐现在进行的品牌推广活动基本上是在重新定义或者说是重塑搜狐的品牌形象。
张朝阳称,目前中国互联网大约有十个较大的专注于不同领域的网络公司,但在信息和媒体内容方面,就只有搜狐和新浪两家是主要选手。搜狐将在内容方面加强投入,并扩大搜狐受众的覆盖层面。当人们对“搜狐如何有别于新浪”提出疑问时,张朝阳则强调搜狐会制作更多的原创内容。这也是其发展媒体业务的法宝之一。
搜狐近期还购买并发布了一些高清晰有版权的电视剧内容。张朝阳表示,版权购买计划还会继续,但目前最大的成本还是来自于带宽。“未来,小部分电影和高质量内容会向用户收费,但大部分是通过广告盈利。”张朝阳认为,网络视频主要是通过广告赢利。
据悉,在搜狐畅游4月初挂牌的同时,“上搜狐知天下”的电视广告开始在央视播出;同时“上搜狐知天下”的广告语也出现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公交车身等户外广告上,北京挂有搜狐广告语的公共汽车就有1000多辆。
为加强媒体业务,可以说张朝阳是非常“大方地投入”。据搜狐首席财务官余楚媛透露,一季度,搜狐在市场推广方面支出了900万美元,门户和游戏业务分别占600万和300万美元。
提供创造性,指引搜狐继续前进
“我的奋斗就是要把奋斗变成不奋斗。我现在跟几年前完全不一样。几年前,每天我都很早就到办公室,大家随时都能找到我。办公室的人帮我安排好一切活动。现在我把主动权收回了,只有我去找谁开会,我要不去找你,你是没有权力找我开会的。甚至你发一个短信,我都有权力不回。”如果你见过张朝阳,你丝毫不会奇怪一个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的CEO会说这样的话。
现在的张朝阳拒绝跟任何人吃饭。“以前有很多广告商要见,现在我都不见广告商。见广告商可能会帮助这个季度的销售,但是我对这个季度和下个季度的销售不关心,我关心的是公司长久的竞争力。我在外面喝咖啡,有时候碰到一些人,他们要跟我谈跟搜狐合作的事情,我从来不谈——这是我下班时间,你跟搜狐合作,应该去找相应的部门。”张朝阳的语气平淡中带着坚决。
现在的张朝阳把更多时间花在技术、产品上。据了解,张朝阳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这些地方,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工程师,跟公司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成员讨论,更加注重执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努力做到每天在我专注工作的这几个小时里,能够达到100%的关注。这样的话,我能想到以前想不到的事情,这样才有创造性——公司需要这么一个人提供创造性。”在张朝阳看来,推掉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他就可以不被干扰地关注搜狐的战略决策事宜。
也正因为张朝阳仍坚持技术驱动、品牌导向、本地化的用人制度,热门的赢利点在他的“创造性”下纷纷有了新的突破,搜狐也如他所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此次,其进军社交网站也值得我们期待。(文/廖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