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认为,不断提升的虚拟化IT环境和不断膨胀的数据复制,以及丰富的数字化内容,将会促使未来在模块化存储和相关存储软件方面的巨大投入和发展。其中,新兴的SAS技术将会大大提升存储系统在数据访问速度,可靠性和能耗方面的表现。
翻开SAS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于 2005 年问世的第一代 SAS 接口就已经支持高达 3Gbps 的数据速率--在明年新一代SAS标准推出之后,这一数字将增长一倍,变成6Gbps,但SAS最突出的特点不在于其较高的速率,而是其对于原有存储系统接口的颠覆性影响:相对并行 SCSI 接口而言,它通过支持全双工数据传输和多条同时点对点连接显著提高了性能,同时保持对 SCSI 协议的兼容性,因此,从目前的业界态度来看,包括OEM 厂商、主板供应商和半导体提供商等在内的 SAS 生态系统支持者目前准备推出后向兼容现有1.5Gbps SATA、3Gbps SAS/SATA 产品和基础架构的 6Gbps SAS 产品。
随着其解决方案实现价格的逐步下移,SAS的优势显得将更为明显,从对大容量SATA磁盘的向下兼容性体现出来的内部SAS接口以其高速的性能表现和兼容性,到最多可以连接16,384个磁盘设备的极佳的扩展能力,以及SAS设备对24×7的多线程设计的支持,将不仅能为用户实现分层存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更可以可满足多任务的应用--从硬盘厂商的测试情况来看,在磁盘转速、碟片直径相同的情况下,SAS接口的硬盘更是显示出了在随机访问性能方面的极大优势,除此以外,由于采用了串行线缆,不仅可以实现更长的连接距离,还能够提高抗干扰能力,并且这种细细的线缆还可以显著改善机箱内部的散热情况。--如果有一天看到我们的硬盘中出现越来越多的SAS接口时,我们也大可不必惊讶。
SAS技术自身优势明显
IDC表示,能够与适用于各种企业服务器与存储系统级产品的接口技术匹敌的性能,在给定存储系统中能够混合以性能为主导的 SAS 和每 GB 成本更低的 SATA HDD,其与光纤通道 (FC) 及 SATA 磁盘驱动器的混合使用可以实现成本更低的存储系统,能够在各级服务器与存储系统组件中实现持续改进,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能够提供新一代 SAS 技术。
其实,SAS 有着其自身出色的优势表现,足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期望。首先,SAS技术拥有同类系统中更大的整体带宽,拥有比任意同类系统更多的后端链路,从而支持更多并发 I/O;其次,SAS 始终为全双工运行,从而使任意设备都可以同时传输和接收数据。其多路传输能力能够支持多个设备以较低的速度运行,以充分利用线路速度。此功能在6Gbps SAS 设备推出后便可一展身手;再次,SAS的后端布线简单轻松,故障组件可快速发现并更换,所有连接均采用"键入(keyed)"线缆类型,并采用适用于 SAS 和 SATA 驱动器的通用硬盘托架。
良好的业界环境推动SAS技术的发展
经过了不到4年的发展,现在的SAS已经逐步成为原有并行SCSI的继任者,由于在高带宽、连接能力、容错和连接方式上更胜一筹,加之越来越多成功的用户体验,已经足以证明SAS取代SCSI将是大势所趋。加之广大业内厂商的大力支持,使得原本逐步成型的SAS的生态环境得以进一步完善并得到健康地发展。其次,从用户采购的角度来说,SAS盘和SATA盘的自然分层是一个节省成本却能提供高性能的好办法,用户们可以在部署了大容量的SATA后,再在兼容的条件下顺利地进行SAS的部署。
于是,这也造就了"SAS相对快速的普及"这一不争的事实。事实上,业界向 SAS 技术过渡整体步伐相对较快,几乎所有的企业级存储系统供应商都已经推出或在测试其SAS系统。相信再过一段时间,SAS借助新一代6Gbps标准的发布,以及强大的兼容性和存储供应商们的力推,会走向更高速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