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共同构建“网间垃圾短信联动处理平台”的消息,近日成了各大媒体热议的焦点,深受垃圾短信骚扰的消费者几乎是“奔走向告”,似乎这离向垃圾短信说拜拜的时刻不远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直觉,首先要归于工信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概,仅用了两个月时间,督促三大运营商签署“关于网间垃圾短信联动处理框架协议”和“网间垃圾短信联动处理平台”上线;其次,把治理垃圾短信的重点,从之前规范增值运营商上升到了规范基础运营商层面,垃圾短信的治理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按照三大运营商共同商定后的标准,非节假日每小时不得超过2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1000条,节假日每小时不超过5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2000条。超过的短信将一律屏蔽。各地方公司可以根据情况设计更为具体的标准,但不得比此标准宽松。预计在具体措施出台后,各地标准将面临调整。
然而,受垃圾短信骚扰严重的一位消费者直接问到,“处理平台”能否真正遏制垃圾短信呢?如果真正要发垃圾短信的人,增加几个发送的途径,累积发送数量,来规避这个禁超改怎么办呢?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得换个思维来看,即“处理平台”能否对抗得了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形成“产业链”规模的垃圾短信“帮”?
福建某运营商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垃圾短信按来源分主要有三种:手机点对点短信(即手机号码发送)、SP(增值服务提供商)端口以及集团行业端口。其中,手机点对点和SP增值服务商端口是主要的途径。
从之前曝出的垃圾短信案例来看,目前垃圾短信已经形成了包括某些运营公司、SP企业、中介结构、广告公司、电子厂商等等在内的产业链。从业务流程看,这一产业链出现了不断细分化的趋势——从专门进行搜集倒卖用户信息、专门编写广告信息、研制购买短信群发设备,到代理广告客户,最终通过正规的通信端口或非正规的个人手机卡发送出去。这一产业链远比想象的复杂和完善。
垃圾短信的广告客户可以将广告内容、目标客户、发送时段、发送量等信息提交给短信群发公司,不仅可以由短信群发公司进行发送,还可以由广告客户自行发送。由短信群发公司提供相应的客户端软件,客户安装后通过网络与群发公司的后台服务器连接,由客户自行在客户端设置发送等。
同时,网上存在大批兜售短信群发平台或相关软件的企业,其拥有的数据库从10万个用户号码到几百万不等。根据发送短信量和精准度的不同,可以做到每条低至2分钱。
综观这一过程,包含了用户信息的倒卖、发送设备的采购、广告客户的代理、软件开发等一些列动作。因此,“处理平台”的构建虽然是好事,但仅是疏导,而不是治本之策。
一些专家表示,垃圾短信的产业链,基本上就是一条非法的信息生产链,这个过程关系到用户信息是如何泄密的、广告中介是如何疏通关系的、软件开发商是如何定制产品的……以信息泄露为例,从目前各大媒体报道出的案例来看,又包含了办理信用卡是泄密、复印名片和简历时泄密、购房时泄密等。而有的软件企业研发和生产非法的供于短信群发平台使用的系统,其行为已与黑客无异。
实际上,垃圾短信制造者突破“处理平台”限制也很简单,增加几个发送点,累积数量即可,而且,垃圾短信也不在于条数多少,“一个真实的谎言就可以毁灭一个国家”。
因此,“网间垃圾短信联动处理平台”的上线符合消费者对治理垃圾短信“速战速决”的心态,但是治理垃圾短信,不仅仅是运营商、通信管理部门的事。事实上,垃圾短信的泛滥在于有完整的产业链,因此需要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把产业链激发起来,围剿“垃圾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