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 ATCA架构未来电信”高峰论坛中,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员文辉指出,以ATCA为代表的开放标准的网络架构和技术组件是网络设备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移动业务转型成功的重要保障。但基于ATCA平台的设备需要满足电信级的要求,必须参加电信级测试,才可以真正的加入中国移动运营的网络。
我们知道,IT设备主要是面向企业级的应用,是无法达到电信级的要求水平的。另外受计算存储平台的限制,网络系统还普遍存在着系统可行度不高,可管理能力不足,管理方式不统一以及系统可扩展性受限等问题。而中国移动需要的是电信级的设备,尤其是那种基于开发标准架构的设备,比如基于ATCA平台的设备。电信级作为入门级的标准,所有的架构首先需要必须参加电信级测试,才可以真正的加入中国移动运营的网络。
那么,什么是电信级的设备呢?中国移动认为,电信级的设备是与企业级设备相对应的,是以可运营为核心,要求为用户提供7×24小时不间断可用服务的设备。电信级设备应该具备以下4个特性:设备的高可用性,要求提供长时间不中断可用服务;设备的高可管理性,是指设备基于标准技术可进行远程故障管理;设备的高可扩展性,以ATCA设备为例,中国移动希望其能够支持现有业务的扩展,除了刀片级、单板级的扩展,还有机框级的扩展,在后端设备的接口上也是有比较丰富的可扩展能力;设备的高安全性,IP化是技术发展趋势,因此相关设备对IP网络的一些网络攻击能够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防范。目前,作为中国移动的智囊机构,中国移动研究院已经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电信级评估方法论和测试评估方案。
像ATCA这样开放标准的网络架构和技术组件是网络设备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移动业务转型成功的重要保障。而且从前沿技术研究的角度,非常有必要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以便满足中国移动未来的建网需求。因此中国移动研究院针对ATCA硬件平台、CGL操作系统和HA中间件建立了电信级评估规范,对平台可用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其中,可用性评估包括结构灵活性、标准一致性、冗余机制、故障恢复能力、单板功耗以及电源及散热;可管理性评估包括板卡在线插拔、系统监控能力、管理接口标准一致性以及远程管理能力;可扩展性评估包括板件可扩展性评估和接口可扩展性评估;安全性评估包括访问控制安全和攻击防控安全。
中国移动研究院是从2006年开始正式启动基于ATCA平台设备和系统的测试工作,当时参加网络测试的只有华为的一款产品,而截至2009年5月份,参加中国移动入网测试的ATCA及刀片架构的各种系统及应用平台共22款设备,华为、中兴、阿尔卡特等7家厂商提出了基于ATCA平台系统和设备的入网测试申请,这是一个增长的趋势,也可以看出ATCA已经越来越得到系统设备厂商的重视。此外ATCA平台设备和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2007年以前参加中国移动入网测试的基于ATCA平台的设备主要是在数据业务层面,包括Web网关、彩信中心等等。到2008年出现了很多基于ATCA以及刀片架构的无线及核心网的设备,包括MSC、HLR和媒体网关等。
通过测试发现,ATCA标准服务器在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电信级特性。具体体现在:ATCA标准的全冗余、无阻塞的高速背板及交换能力,可以满足数据吞吐量较大的数据业务需要;ATCA标准机框采用模块化全冗余设计,电源、风扇、控制/数据总线、管理模块等都进行1+1备份,各模块支持热插拔,保证了设备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数据硬件资源管理采用标准的IPMI协议,可以对整机硬件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ATCA标准仍在制定过程中,标准的成熟性和应用的成熟性还有不足,各设备厂商在按照ATCA标准开发产品时,因对标准理解的细微差异造成各厂商开发的ATCA服务器存在互通性问题。其次,测试中有厂商采用处理板单硬盘配置,未按要求所有关键部件做到冗余配置,而且部分产品后端扩展接口卡种类不够丰富,没有考虑GE(光/电)和FC等业务接口以及串口、USB和VGA等维护接口。在管理方面,缺乏图形化的管理软件,很多的系统参数还是需要通过命令行的方式得到,比如风扇的转速,系统的温度,以及电源电压等;而且各个厂商的平台的管理软件和业务网关软件是捆绑到一起的,很难实现通用性。还有,部分产品的管理软件功能还不是很完善,无法看到每个单板的CPU和硬盘的使用情况。另外,在测试中发现,ATCA平台这种单板的性能跟IBM、惠普这种主流的刀片性能还是有差距的,期待性能更高、吞吐量更大的ATCA设备的推出。
基于开放标准的商业通用组件化技术在数据网络和业务开发等领域,是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重要保障。中国移动研究院将继续结合OCAF标准化,进行开放标准设备架构研究和测试工作,同时也希望电信设备制造商和计算平台提供商加大力度,继续推进商业通用组件技术的标准化和产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