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进入中国采用了高端战略,并通过宣传自己悠久的历史来彰显自己的品牌内涵,成为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品牌。据中怡康统计,从1995年进入中国,西门子用了10多年时间就超越了国内与其它外资品牌,成为中国市场上的第二大白电品牌。
据业内人士透露,西门子目前最大的愿望不是外资品牌第一,而是要成为冰箱行业的老大,因此其不惜加大在华投资,试图进行冲刺。西门子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通过分析其战略与策略,有专家认为:西门子靠良好的品牌包装赢得了中国人的信赖同时,其内在的本质其实也饱受质疑。
西门子的品牌家底不能带着“洋眼镜”看
据了解,西门子冰箱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 1996年,西门子在安徽滁州与扬子冰箱厂合资组建了博西华,开始在中国销售冰箱。2000年,它收购了扬子30%的股权,博西华成为博-西的独资企业。
透过西门子的前身可以看到,现在中国消费者购买的冰箱,就是原来的扬子冰箱。用“扬子冰箱”的平台做出来的冰箱贴上了“西门子”,并包装成“洋品牌”后就开始上市以高价销售。
从品牌包装上,西门子比三星、LG等其它国外品牌都略胜一筹。譬如,三星电子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西门子早,技术也不比西门子差,但名气却不如西门子。可见,是良好的“洋品牌”包装成就了今天的西门子。
西门子的技术创新速度值得考究
提到西门子冰箱,消费者想到最多的就是“零度生物保鲜技术”。据西门子宣称,西门子于2002年推出具有“零度生物保鲜技术”的冰箱,可直到7年后的今天,这项技术还是西门子冰箱的技术卖点。
一项保鲜技术卖7年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西门子冰箱是一个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因为在消费电子领域,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是随着用户需求而迅速改变的。就以“保鲜”来说,保鲜技术是随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升级的。譬如,三星将国外的“光合保鲜”技术在中国冰箱进行应用;松下也推出了果蔬氧护技术等,都针对消费者对保鲜的需求进行的技术创新。但西门子的保鲜技术却一直停留在2002年的水平上,靠一个“零度生物保鲜技术”的名字一直打了7年的市场。
2008年3月12日,西门子在安徽滁州的对开门冰箱生产线建成投产。西门子以此标榜自己决战高端冰箱的决心。在这条新闻的背后还有更大的新闻——一直在中国冰箱市场扮演高端角色的西门子原来销售的对开门冰箱来自哪儿?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西门子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中国销售的对开门冰箱均是通过贴牌韩国大宇生产。换句话说,西门子自己就从未做过代表高端的对开门冰箱,西门子在欧洲也没有自己的对开门基地。试想一下,一个连高端冰箱都做不出来的企业,凭什么对中国人标榜自己的“高端品牌”?
现在,西门子终于有了对开门冰箱的生产线,产品一部分在国内销售,一部分出口欧洲。新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西门子既然从没有做过对开门冰箱,那么它现在上市的对开门冰箱有没有经过产品的生命周期检验?换而言之,买西门子高端冰箱的用户是否就是西门子冰箱的“试验品”?。
西门子的价格体系耐人琢磨
在中国,西门子冰箱一直是高价,但它的价格体系却分“上班价”与“休息价”。周一到周五,西门子冰箱的价格都会标高,一到周六、周日或者节假日,将把价格在标低进行“原价销售”,但价格标低后西门子对外的口径是“降价”。
2007年,西门子冰箱就是因为这种先虚高价格,然后降到原价销售的做法被媒体指为“品牌缩水”。当时西门子冰箱降价的理由是因为与商家谈成“零进场费”后回馈消费者。可1个月后,西门子冰箱又对外宣称“欧洲总部160年庆典结束,价格全面回调”。前后自相矛盾的说法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西门子这是在玩弄“价格游戏”。
除此之外,西门子被“贿赂门”丑闻缠身已经让其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据美国司法部文件披露,震惊海内外的西门子全球腐败案,已牵涉到西门子中国公司的诸多业务领域。尽管未提及是否涉及家电领域,但西门子冰箱在缺乏技术创新、价格虚高、“贴牌”高端冰箱等诸多不利因素下在中国仍然实现了“高速”发展,的确值得中国人深思。
不过,尽管西门子冰箱在竞争中面临诸多缺陷,但其却通过高端战略与“洋品牌”的包装一下子号准了中国人迷信“洋品牌”的脉。因此,西门子冰箱在赢得不少中国消费者的信赖的同时,为其德国总部赚走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