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Google Ocean第一次将神秘的海底世界展现到世人面前,身边喜欢“琢磨”大海的朋友骤然增多。不过说实话,和之前就已经声名赫赫的Google Earth相比,Google Ocean并没有带给我们太多震撼。纵观整个软件,除了几个海难座标以及不再新鲜的3D海底,就再没有更多实用价值了,此外通篇的英文也给国人阅读带来了很大障碍。不久前,一款由国家海洋局主持开发的“数字海洋”公众服务系统正式发布,除了加入了与Google Ocean一样的全3D模式之外,还提供了很多海洋科普知识,下面就和笔者一起来尝尝鲜吧。
一、 iOcean初体验
和Google Earth不同,iOcean必须依赖于浏览器打开(网址:http://221.239.0.192/index.htm )。首次进入时系统会要求我们下载并安装一个控件,而这便是进入“数字海洋”的开门锁。
插件装好之后再次打开网页,等数据缓冲完毕就可以见到iOcean的主页面。可以看到这个界面和Google Earth十分相像,除了右上角的定位轮盘,iOcean同样允许我们通过鼠标实现对“地球”的拖拽与缩放。
二、 海洋调查观测第一次进入iOcean时,俺还真是被它吓了一跳,原来当分辨率放大时,笔者竟然清楚地看到天空中来回“飞动”的卫星与飞机,甚至水面上也有舰艇慢慢游动。难不成这iOcean真有如此大能耐,能够实时显示出卫星及飞机的运行轨迹吗?非也,其实这只是iOcean的一项小功能,利用动态方式介绍当今各种监测技术,点击后就会弹出详细解释了。
三、 数字海底数字海底更加侧重于海底知识普及,包括“海沟”、“海岭”、“海盆”、“海底地震”、“海底风暴”、“海啸”等很多名词都能在这个页面中获得。而且iOcean为每个名词都配上了一组动画示意,把一个个深涩难懂的单词解释得明明白白,十分值得一看。
四、 数字水体
数字水体和数字海底有点相像,不过更多的是介绍海面上的知识(如波浪、海流、风暴潮等)。和数字海底一样,不同的名词在这里也被附上了动画演示,点击后网站会自动引导用户进入演示区域,图文并茂的设计让人很容易看个明白。
五、 极地探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南极大陆一直都是一片未知之地,以至于很多人都对这里有着很高的兴趣。而在iOcean“探访极地大洋”标签下,我们也能和探险队员们一起登上这世界上最神秘的陆地。在这个版块中,除了各种各样的极地小知识,网站还精心为极地科考站搭建了各自的3D模型,同时每个模型还都包含着一段视频演示,内容大多都是跟随记者进入科考站体验的经过。而有了这些内容,我们对于南极大陆的感受无疑又进了一步。
六、 海洋预报
在iOcean中还有一项海洋预报模块,它能提供包括“渤海湾”、“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海浪”、“海温”、“海流”等预报信息。不过说实话,这里给出的预报图太过专业,以至于笔者研究半天都没看出个所以然。相比之下还是下方的“滨海旅游预报”和“海水浴场预报”更为简单,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也更实用。
七、 海洋科普很多年以来,在这片蔚蓝的大海中,有着很多我们目前难以解释的问题。比如百慕大三角、成群鲸鱼死亡、各种各样的海底生物等,而iOcean便责无旁贷地成为了一个海洋知识的科普平台。在它的“海洋科普”标签下,所有问题都被按照类别划分在了“海洋之迷”、“海洋地理”、“海洋史”、“海洋灾害”四大分类中,用户只要根据兴趣一路点击,就能学到很多之前不曾了解过的内容,好不好用试试就知道了。
八、 虚拟海洋馆
海洋物种成千上万,想要全部了解可不是件容易事。在iOcean的“虚拟海洋馆”中,我们可以通过“三维虚拟展厅”和“海洋生物世界”两大版块实现这一梦想。不过说实话,iOcean的这两大功能实在有些简陋,比如那个三维展厅其实就是用Flash将图片围成一圈,用户点击后便弹出图片生物的简单介绍。而海洋生物世界则多了一些立体效果,可粗糙的模型绝对和十年前的电脑动画有着一拼,此外功能上也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
写在最后
如果说Google Ocean更倾向于带给用户一种“惊艳”,那么iOcean留给我们的则更多是一种知识了。值得一提的是,iOcean在测试中比较流畅,也许是分辨率更低的缘故,相比Google Ocean流畅度更佳。只不过无论从版面设计,还是个别功能上,iOcean总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国内第一款能与Google Earth相媲美的产品,iOcean还是带给了我们更多惊喜,如果也能注意后期研发,相信它同样能够得到网友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