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是这样一个严谨而又有趣的世界,一方面,它有严密的理论依据,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容不得半点虚假;另一方面,必须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尽可能亲切的接口。无论是主机、存储,还是网络,都无一例外的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这成为衡量一个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指标。
而随着这个世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也与日俱增。
那么信息化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根据IDC的统计,从现在至2011年,数据会以每年百分之六十的速度增长,仅在2007年就产生了281 EB (Exabytes) 数据。当我们面对这样巨大的数据增长,我们不禁会问,我们在技术上准备好了没有?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分别分析计算,通讯,存储三个领域是不是准备好了?
我们先从计算领域入手。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是CPU,该领域在最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多核技术、直连架构使得原本在高端服务器上才使用的对称多处理技术延伸到了普通台式机,笔记本上,甚至手机的CPU也是多核的。多核技术也同时带动了多任务多线程的操作系统的发展。根据处理器厂商的路线图,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几年多核并行技术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满足我们对海量信息处理的需求。计算领域显然是在走向通过并行技术来提高性能的方向。
既然探讨计算,就不可避免要谈论软件系统,在操作系统上层,最重要的应用就是数据库应用了,让企业感到有信心的是,数据库技术也在走向一个可以高度自动伸展的方向,你可以使用一套数据库来满足从手机到大型机的应用,你可以从主流的SQL Server,Oracle,MySQL等数据库软件很明显的体会到这一点。
在网络方面,网格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大量部署廉价计算机,通过并行的工作方式来实现很高的性能,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Google的云计算。Google的成功也使得网格计算成为一种成熟可靠的网络计算方式。
由此看来主机和网络都已经准备好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存储技术!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要满足用户对容量的巨大需求,还要提供足够的IO带宽,同时要更方便管理。存储从主机内置(直联技术)发展到集中式的SAN(Storage Area Network) 网络存储模式自从80年代产生以来,推动着存储技术不断前进。SAN首先带给我们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能够适用于从小型服务器到大型主机的应用需求。SAN更重要的核心特点就是存储的大整合,SAN可以灵活的分配存储资源给用户,SAN的通讯协议FCP则提供了可靠和高速的连接技术。通过不断的完善,SAN能够提供全面的存储解决方案,能够适应从中小企业到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发展需求,能够满足容量和性能的要求,从近二十年的使用来看,SAN是相当稳定和可靠的技术,大量的用户群可以有力的证明SAN技术。不仅如此,SAN仍然在不断的发展,从最初的1Gb带宽,到最近的8Gb,网络带宽在不断地提高,看似存储的问题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作者:戴尔存储方案部尹玉峰和许良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