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政府采取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措施初见成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出席“全球智库峰会”时表示,中国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而国际金融危机尚在蔓延和深化,因此,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另据统计显示,从重要行业看,电子信息等行业面临的困难仍较大。
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专家预计,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幅度为1.3%-1.5%,继续在低谷徘徊,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降幅则可能扩大至7.5%左右。交通银行研究部发布预测报告,预计6月份CPI同比增幅将连续第五个月出现负增长。
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外需不足矛盾突出
中国经济上半年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转折性变化。专家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逐月加快是当前经济复苏最重要的驱动力,带动了工业在一定程度上的好转。另外,消费成为保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统计显示,1至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4%,比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近日表示,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初见成效,但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稳定外需短期内难见大的成效,内需扩张有限,还无法弥补出口下滑的影响,经济回升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
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需萎缩情况依然没有好转。2008年四季度,出口增速由当年三季度的22.9%大幅回落至4.3%;2009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9.7%;4—5月下降24.6%。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比较严峻。
但应看到,当前投资增长主要靠的是政府投资,而扩大政府投资的效果是短期的。因此,在保持投资健康稳定增长的同时,应更多依靠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认为,促进消费增长最为关键的是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则表示,中国结构调整的最优选择是扩大居民消费,但可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电子信息产业受困出口下滑,整体回升基础不稳固
尽管近三个月电子信息产业连续出现一些回暖迹象,但是下行的风险仍然很大,部分领域存在升降交替现象,整体回升的趋势并不稳固,而且由于国际市场并无明显好转迹象,产业发展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下滑加剧。据工信部统计显示,1—5月电子信息产品出口1530亿美元,同比下降24.2%,其中5月降幅分别比2、3、4月份提高1.8、2.1、1.3个百分点。由于产业出口依存度高,前5个月出口交货值下降导致销售产值下降8.2个百分点,是其全部降幅的1.43倍。
内销市场受益于政策效应,增势更加明显。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内销产值增长6.8%,其中5月增长17.2%,比4月增速提高5.8个百分点。由于3G投资拉动,5月通信设备制造业内销增长19.8%。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家电市场消费,1—5月家用视听行业内销产值增长10.7%。
从生产方面看,手机等行业形势有所好转。5月,手机、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继续呈负增长,但降幅低于4月份;微型计算机、显示器生产增速扭转下滑势头,转为正增长18.1%和4.8%;彩色电视机自3月份扭转下滑势头后连续保持较快增长,5月增速为14.9%。
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降幅逐步放缓。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润385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1—2月减少了44.7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行业实现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35.1%,是电子信息11个主要行业中唯一实现利润正增长的行业。电子器件是唯一出现亏损的行业;计算机、视听设备、电子元件行业利润均下降30%以上。
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培育行业新的增长点
政策对消费、出口等方面的扶持不可或缺。李克强副总理指出,需要把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要大力促进经济转型,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较快增长,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面向未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无论对于行业自身的复苏,还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都十分重要,其中,3G带动产业发展是一大亮点。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三年3G将为中国GDP总额贡献2110亿美元。这一价值相当于新增1900万个就业机会,预计到 2015年累计消费者福利增益将达到320亿美元。
总体来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利好因素逐渐增多,但是内需市场的良好增势难抵外需市场的不断萎缩,同时,行业内部分化的趋势也很明显,还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