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下,资本的力量更加凸显。
根据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有关规定,从7月15日开始,投资者可以开始向证券公司申请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而市场普遍预计,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正式挂牌交易估计会在今年的国庆前后。
创业板花落深交所之后,深交所和上交所之间的分工就更加明晰了。上交所上市企业以大型成熟企业为主,而深交所则拥有了一个层级明晰的市场:从创业板、中小板到主板,当不同板块之间实现自由转板后,则意味着一家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都可以从深交所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
深交所处于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之一珠三角的中心位置。深交所的层级设计更适合中小企业成长,这也暗合了珠三角中小企业集聚地的区域经济特点。
批量生产细分行业龙头
虽然创业板开板仍有待时日,但是从中小企业板设立五年以来取得的成效中,可以预知创业板推出对于扶持中小企业的意义。
目前,中小板共有273家公司上市,上市公司IPO融资累计金额973.38亿元,另有37家次上市公司再融资累计金额244.74亿元,IPO和再融资合计融资1218.12亿元。
五年来,中小企业板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的摇篮。
在回顾中小企业板五周年的成就时,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列举了一系列辉煌的数据:
273家中小板上市企业中,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共有7家,高科技企业共有205家。其中有13家公司在上市后新评选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有46家公司在上市后新评选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相关数据显示,近30年,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66%发明专利,40%以上技术创新,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十五”末,我国GDP的58%,工业产值54%,就业产值75%,税收的48%,出口的68%都由中小型企业创造。国外来看,美国创新中82%来自中小企业,美国学者曾经对635项创新项目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创造数量相当于大企业2.5倍。创新发展速度加快27%。
因此,让更多中小企业有直接融资机会,也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就认为,“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中,中小企业受到冲击最大,但在国家振兴政策中的直接受益相对是比较少的。尽管从中央各部门到各级政府对于支持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采取了加大贷款规模、提高担保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
“中小企业通过改制上市,不仅直接筹集了大笔资金,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还加强了规范运作,提升了市场形象和信用水平,从而成为各商业银行争相发放贷款的对象,融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宋丽萍表示。
创业投资产业链日渐完善
上市是创业投资产业链上是最后的一步,但是在上市之前,创业企业同样需要直接融资,因此要支持创新企业发展,不但需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还需要完善创业投资产业链。
创业投资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是从种子期的天使投资及孵化器、到早期投资的创投基金(VC)、成熟期及上市前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PE),最后公开发行上市,投资人择机退出。
在这个产业链上的所有机构最终要实现收益,主要都是依靠上市后退出,但是在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并不完善的时候,产业链上的机构只能将投资标的瞄准了符合主板上市要求的企业,资本市场并没有起到引导民间资金投入中小企业的作用。
随着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先后推出,创业企业的资金募集渠道也日渐通畅。
“中小板开设的五年,就是中国本土创投发展的五年。创业投资进入一个繁荣发展时期,2008年管理资本达到2506亿,是2007年7.7倍,2004-2008年创业投资项目2400个。” 深圳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刘昼表示。
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王守仁认为,“金融危机冲击下,深圳创业投资事业出现一些调整,但是总的趋势是好的,而且是全国创业投资界最活跃的地区。”至今,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拥有250多家会员。
王守仁透露,“现在深圳的700多家投资机构已经投资了立足深圳、辐射全国,并且跨国经营的2000多家企业,已经有100多家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可以说深圳的许多新型高成长的创业型明星企业大多数是我们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