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被称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陷入了困境,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纷纷为面临严峻压力的中小企业渡过金融危机“寒冬”建言献策。
期待宏观政策的“阳光雨露”
“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工商联主席赵晓勇介绍说,中小企业是企业群体的大多数,在吸纳就业、繁荣市场、引导消费、激励投资、促进出口、技术创新诸方面作用重大。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在各地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达到430多万户,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了大于60%的产品和服务价值量,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66%的发明专利,82%的新产品,68%的外贸出口,50%的税金。
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各地的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资金短缺、产业结构失衡、要素市场趋紧、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等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特别是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出口受阻、发展乏力等问题尤为突出。
致公党中央对浙江省外向度较高的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的中小企业调研后指出,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仍未完全见底,企业走出危机影响的前景仍不容乐观;用地难、融资成本高、规划不清晰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阳宝华认为,企业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受众者,他们对政策的感知是最灵敏的。从前一阶段来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喜有忧,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忧大于喜――从一定程度上看,宏观政策对非公有企业的作用还是有限,宏观政策“阳光雨露”还没有洒遍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另外,与上世纪90年代末那场危机不同的是,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中70%是非公有制经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保就业”的任务更多地要落实到中小企业上。
“同为纳税者、同为国民经济贡献者的民营企业,由于一些部门重国有而轻民营的陈旧观念的惯性作用,个别执行部门厚此薄彼的弊病依然存在,使得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依然不能和国有企业一样享有平等的政策优惠。”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说,这不仅不利于民营企业“走出去”,更不利于企业之间开展公平有序的竞争。解决融资难题需要政府更有作为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但要突破融资难这一制约中小企业诞生、成长、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需要集合包括企业、社会、政府在内的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其中进一步强化政府扶持功能是至关重要的。”赵晓勇说。
目前,国家及省市县各级政府都投入有名目各异数量不等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大都建立有融资担保机构。但是,客观上却也存在着不成体系、资金不足、担保不力、银行惜贷、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效率低下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较大;银行和担保公司各自独立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商业性银行和担保公司以赢利为目的,且有的盈利欲望较高,服务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识淡薄,行为不力等。
由此,赵晓勇建议,应设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营运国家及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建立国家担保制度,设立国家担保机构,经营以国家资本金为主体的担保基金,履行国家担保义务,表现国家担保行为,对符合产业政策、技术经济创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关系国计民生作用重大的贷款项目或社会担保项目提供国家担保或国家再担保。
同样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阳宝华谈到,当前各地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出台了很多好办法,如浙江率先开展贷款风险补偿工作,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与银行的服务,创新贷款模式、搭建贷款融资平台等。“这些做法和实践值得我们关注,而我个人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资本市场的引导,保护好宽松的融资环境,要避免过多地行政干预。同时,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还可对企业实行‘特护期’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做到不到企业检查,坚决做到不与民争利,不与企业争利。”
阳宝华建议说,“应进一步加大直接投入,以表明政府决心”。宏观政策必须照顾到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对中小企业投资担保资金的注入,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进行贴息,对银行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和担保形成的呆账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加大出口退税力度。
致公党中央则在多渠道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提出了许多建议,如要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创新思路,健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板,并平稳启动创业板;同时在权益性融资方面有所突破,通过资本私募、新股增发、二级发售、远期凭证等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以帮助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做强;此外,扶持担保公司,创新抵押担保模式,试行实物库存抵押、出口订单抵押等抵押方式,引导中小企业联贷联保、行业协会联保、企业互保等贷款模式的健康发展;鼓励中小企业联合发债等。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除了融资难的话题,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也成为政协委员们集中讨论的议题。
像有的政协委员就介绍说,浙江省在今年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提供创业辅导服务、建立省市县联动的创业辅导工作网络等,对全省中小企业予以扶持,收到显著成效。致公党中央建议,应在此基础上完善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保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合理配置人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市场,在政府采购、招投标体系、业务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公平合理竞争构造良好环境。
政协委员们还建议,应大力提升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从产业规划、园区规划、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强政府对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强化品牌建设意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打造区域品牌。重视示范功效,重点打造龙头园区和龙头企业,引导和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倡导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企业研发能力,树立专利意识,并建立相关惩戒机制。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主动调整意识,出口外向型企业应根据市场消费需求而调整产品结构并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韩方明委员还建议,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多为民企提供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平等竞争的机会。在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需求下降的形势下,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在这些新兴市场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能只靠国有企业,还要靠数量更多、行业范围更广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为经济发展寻求新的亮点和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