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t硅谷动力资讯中心消息】 4月13日消息 中兴通讯与爱立信之间的专利大战进一步升级。继本月1日,爱立信在三地同时向中兴提起诉讼之后,中兴在11日反诉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侵犯中兴通讯部分专利权。目前,该项诉讼已经被法院受理立案。
本月1日,爱立信在英国、意大利、德国三地同时向中兴提起诉讼,称中兴侵犯了爱立信GSM/WCDMA的部分专利,除要求赔偿外,还要求三地禁止中兴手机的销售。爱立信通过诉讼限制中兴终端通讯设备进入欧洲市场,想起到“围魏救赵”的效果。中兴“礼尚往来”,在11日反诉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侵犯中兴通讯部分专利权,诉讼涉及到核心网、GSM及第四代移动通讯系统相关的多项专利。
中兴的反诉使这场4G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行业人士认为,中兴此举意在围魏救赵,以战求和:通过在中国起诉爱立信,获得与爱立信谈判的筹码,“但基于爱立信在欧洲起诉中兴应是做好充分准备,因此相信爱立信会走完所有司法程序,不会与中兴达成和解。”
中兴在华反诉爱立信
据悉,中兴首选在中国起诉,一方面是由于作为中国企业,中兴更熟悉中国的法律环境,而对于爱立信而言,此前中国一直是爱立信的第一大市场,在全球收入中的比重约为10%,虽然在爱立信并购北电之后,变成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但地位仍然至关重要。
另外,中兴在中国的专利储备为2万多项,资源充足,能够争取到更多的筹码。
中兴方面称,爱立信(中国)在中国销售的爱立信产品侵犯了中兴通讯的专利权,具体涉及核心网络、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第四代(4G )手机技术等方面的专利。并且,在中国只是第一步,不排除下一步在欧美国家也针对爱立信专利发起无效诉讼的可能性。
专利权之争已成为市场竞争手段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通信行业的诉讼正在成为常态,2010年仅仅发生在通信行业的专利诉讼就达到数百起。其中,苹果公司的相关诉讼达到46件,摩托罗拉达44件,三星达32件,诺基亚达到27件。
在欧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国家,企业在进行专利诉讼过程中,一旦立案,被诉讼方的相关产品在诉讼期间则不得出售,这就极大地延缓了被诉讼方的产品进入市场,进而保护该市场原有企业的利益。
中兴与爱立信这场交锋中,爱立信利用自身专利的区域优势,来狙击竞争对手的进入速度,率先发难。中兴的反诉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专利武器让爱立信的“后院起火”,以争取双方专利纠纷的进一步协商与和解。
中兴面临内忧外患
对现在的中兴而言,可谓是内忧外患。
在内,中兴要面对与华为的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无论是技术更新换代,还是对终端及运维托管“大客户”的争夺,都是华为的强项。在外,与国际巨头爱立信的专利交锋,情况不容乐观。
中兴方面表示,万一此次中兴败诉,最坏的结果将是:“有可能会影响到个别产品在一些国家的销售。”但中兴依然乐观预计,这种专利纠纷的诉讼周期比较长,而且如果双方能达成较快谅解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较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