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一、CMMB立足中国
一、CMMB立足中国
我们对于立足中国的理解是,从核心的技术到产业链,应该主要是中国人自己做的。CMMB毫无疑问是属于中国的。
我们公司从2002年就开始做无线数字电视传输方面研发的工作。创始的技术团队是原来做TD-SCDMA的主力阵容。我们在广播科学研究院的领导下,最开始是做DB无线的标准。标准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广电的标准,标准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从地面到手持电视,其实有点紧跟欧洲人的路线。我们先做出了DVB-T,其实颁布CMMB是在2004年,我们在2004年底开始转手TiMi。2005年广电总局希望中国的手机网络有一颗大功率发射卫星做覆盖,所以要引入大功率发射卫星,要强调卫星的存在,所以我们把TiMi改成了STiMi,宣布叫做天地一体,天指的是有卫星,地指的是有地面的网络。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的CMMB从网络上来讲,可能跟DVB-H是一个类型的。今天的CMMB的产业链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们认为CMMB的技术先进性,应该是获得认同的。与全球的其他标准相比较,有很多大的公司,比如说摩托罗拉、Intel跟我们有很密切的合作,而且本身这个技术也不是很复杂。所以,我们CMMB是立足中国的,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
技术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事情的起点。目前的IT行业,其实很多先进的技术都是很超前的,很多的技术是一个概念,最后就变成了烟消云散了。比如最近互联网所说的云计算、移动互联,总是会有10个概念,最后可能只有1个概念变成了产业。
CMMB的可贵之处或者是成功之处就是,CMMB是一个产业。CMMB产业跟其他标准相比,被公认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这个成就的取得,首先是在广电总局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让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站在世界高峰的手持电视的标准和产业。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奥运会巨大的推动,政府、科技部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第2页:二、CMMB走向世界
二、CMMB走向世界
CMMB立足中国,也希望走向世界,但是现在CMMB还没有走向世界,这只是一个理想。相关的标准太多了,关键是要把这个标准做起来才有用。最近比较流行的标准,比如澳洲的DVB-H,美国高通的MediaFLO,韩国人的T-DMB,日本的S-DMB。其实我们的标准是最先进的,比别的标准晚做两年,总是做得好一点。CMMB技术不错,但是做CMMB赚不赚钱无法保证。
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的国家,对于中国的理解是有误差的。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没几个人相信中国人可以做技术,这几年中兴、华为把中国的技术带向高端。如果我们继续往前努力,把CMMB推得好,将来外国就会认为,中国人也是可以搞技术的。欧美有实战的经验,中国人有高新技术,其实应该走国际合作的道路。我们今天做IT做得好的,很多都是得益于全球的合作,不是自己独立做出的事情。所以,CMMB走向国际是应该的,我们本来就是来自国际,为什么不走向国际呢?CMMB很多的核心技术,都是从美国回来的人做的。
我们现在和摩托罗拉、微软、英特尔合作得非常好。我们已在美国圣地亚哥搭建CMMB移动电视中心;与摩托罗拉联合参与CMMB国际市场开拓,包括中东北非、美国等项目;推荐STiMi成为国际电联(ITU)的相关国际标准提案;在英特尔的移动互联网设备(MID)中内嵌CMMB功能,并计划开发具备CMMB功能的芯片。这些合作推进CMMB走向世界,而不是让这些外国人跑到中国抢我们自己的地盘。我们的国际合作是想要扩展中国人的空间,我们希望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大家都可以出一把力。
第3页:三、CMMB国际化的发展机遇
三、CMMB国际化的发展机遇全方位展开全球战略,改革开放积累了软实力和硬实力,中国品牌是蓝海战略的重要环节,标准是影响竞争格局的核心资源。金融危机对于CMMB而言,更多的是机遇,金融危机让主流市场了解和接受了中国品牌,CMMB为金融危机中的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着力点,金融危机改变了投资格局,新媒体受到青睐,金融危机重整竞争格局,也创造了企业战术机会。
最后请大家理解CMMB,现在很多人说不看也没有关系,一定要想办法让他看,3G不能支持太多的视频,只能解决5%,就算4G,也只能解决20%到30%,而CMMB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整个的业界80%到90%的人,对于未来CMMB的发展充满了忧虑。感觉这么好的一件事情卖终端的卖不动,卖芯片的也卖不动。
37个城市要启动CMMB的模式,要解决一些老用户的问题,这是基本的尊重。最早买了CMMB手机的数百万用户,突然到这里也不能看了,到那里也不能看了,当然有意见了。所以,我们有一些事情应该做得更好,当然入网证、运营证等是体制的问题,不是广电或者是电信的问题。
作者: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申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