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人狂喜,让印书人跳楼。”这是2008年汉王推出第一款电纸书时喊出的广告语。三年不到,他们迎来的是一份让业界咋舌的财报。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58亿元,同比减少50%,出现亏损4618万元。我们不禁要问,是汉王的电纸书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的电子书本身就有问题?
首先我们来想一下,到底什么样的人需要电子书?或者换句话说,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会因为有了看似便捷的电子书就开始大量阅读?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许多电子书的硬件生产者和销售商,他们有大量的产品是作为礼品进行销售的,不知道有没有人调查过,得到一部电子书的人,对其热度能保持多久。
电子书的便捷之处是储存量大和查询使用方便,可究竟什么样的人需要这样的大储存量?我认为是长尾理论中的那一小段尾巴。一个学者做研究,带上一部内容全面的电子书无疑是有用的,可电子书的内容提供商真的肯为这些极少数人的需求去花大工夫吗?
也有人说,电子书的微收费可以争取到大量的读者,一本书在电子书上可能几块钱就可以下载,但是别忘记,电子书之所以现在可以低价购买到内容,是因为纸质出版者已经在前期向作者支付了报酬。如果纸质出版真有一天边缘化,作者们还肯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自己的图书内容吗?
在国外有个图书经纪人制度,可以让电子书厂商相对轻松地谈下版权;可在中国全部都是单打独斗,越来越多的作者把电子版权握在自己手里。你真的相信电子书厂商有那个耐心一个一个去谈版权吗?
台湾作家唐诺早在一年前就把电子书的前途分析得很到位,他说过:“像Kindle这样纯粹的电子书,可能已经是一个结束的产品。iPad是什么?它不是单一功能的阅读器。书没有资格要求一个单一功能的东西,因为它的经济结构不对称。”如今汉王的财报恰恰印证了唐诺一年前的话。
还是这个问题,我们真的需要电纸书吗?传统阅读真的会被替代吗?其实我们可以乐观地这么想,不管阅读介质和工具如何改变,传统阅读是不可替代的。(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