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十分十分渴望来自他人的肯定。这还好。但是我发现我还会把对别人的肯定当做对自己的否定,然后十分的难过和郁闷,以至于灰心绝望,觉得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像别人那么好,觉得自己怎么就没受到过这样的肯定。
我几乎羡慕周围所有人。甚至觉得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把自己当别人看)才会接受自己。看周围同学的日志、相册我都会心情急转直下,因为觉得别人那么受欢迎,别人的生活那么丰富多彩,跟我形成了强烈对比。完全相当于一个强有力的全方位的否定,因为看起来哪一方面我都很不怎么样。
苦恼 整天都在看别人,想来想去,然后不高兴。都无法做自己的事。
这样的心态还会影响我和朋友的相处。也许是嫉妒?更多还是否定自己吧。生怕任何一点对自己的肯定实际上都是一种自恋自大,这是我觉得应该很受谴责的不光彩的东西。
其实每个自尊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只是你比较严重或者你把它想得太严重了。
我想是因为不够自信吧,或许你认为自己不够出众,不够聪明,不够有才,不够努力,不够漂亮等等,所以才会这样看重别人对你的看法。
不知道你看过《绝望的主妇》么,fans一般都最讨厌里面的Susan,老是做一些蠢事试图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她,这根本不现实。性格强的人会有人觉得太强势,高傲,性格弱的人会有人觉得太没种,懦弱。若是十分完美的人,就有人嫉妒。这样怎么做都是不对的了。所以不要因为别人拿你的缺点攻击你就当真了。我前几个星期因为专业的事情和学院闹别扭,把牢骚帖发到校内论坛,被顶上十大热门帖了,有很多人支持鼓励我,但也有不少人骂得很难听。我觉得这都没什么,做人对得起自己良心就可以了,我是愤青偏激了点,但是我没伤害到谁,别人有困难能帮忙的我都帮了,和同学处得也不错,被大家评为入党积极分子了。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就够了。
要培养自信,首先要自爱,找个目标,找个能让自己找到成就感的事情去做,感受成功的滋味。告诉自己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能做,哪怕付出更多。我的建议是:
1、学好手头自己最感兴趣的功课,绩点高了就有自信了。
2、参加一些想往的,羡慕的社团活动,下学期我就想去参加辩论队培养一下交际能力和口才。
3、找一些自己喜欢的项目去学,坚持学会。我方向感差,手脚协调能力差但我体育课还是选了定向越野,体育舞蹈,在老师鄙夷的目光下老是跳错步子,脸皮厚点回去自己偷偷跟视频练,现在能和舞伴跳整套恰恰。觉得自己乐器方面是个空缺于是这学期开始练吉他,现在已经练会一个古典曲子了,不懂行的人看看觉得你很厉害的,也算是寻找一种成就感吧。
学会纵向比较,忘掉横向比较。
主要是没有建立好自我概念,就是对自我还不能有自己来客观看待和评价,很容易受他人影响和暗示。这从小导致的,属于心理的问题。你需要多客观看自己,以公平合理看自己,多接纳自己,接纳了,自信了,自己才不会在意他人。
太关注自我,不自信。试着去关心身边的人,发自内心的对他们好,不求回报,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很重要,人缘也很好,慢慢的就有自信了。
当然,想得到别人的肯定是好的,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这个不存在自恋不自恋的,你要洒脱一点儿,喜欢什么就大声的喊出来,即使自己是错的,那起码也可以得到释放,这样就能拯救那颗受压迫的心。
很简单,只需问一个问题:你喜欢自己么?
希望和别人有良好的互动和沟通,需要先和自己沟通,全然的接受自己,自己的好,自己的坏。了解自己了,看待别人也会更加客观。
一个人大概需要外界的一万次肯定才能建立其对自己的自信心,这个数字对于我们身处的社会和文化而言如同天文数字一般,所以你希望自己建立起充分的自我价值的话,就需要经常的肯定自己。推荐三个简单的方法:
1、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2、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3、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言出必行”是说过的话一定要去做出来。自己答应过的事,别人尽可放心,因为自己一定完成。就算是答应自己的事也一样对待。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就算自己控制不了的,仍属自己的责任,因为那仍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例如交通意外使自己迟到,但是自己还是为迟到而道歉,或者缴纳迟到罚款而不以交通意外为借口。别人给自己的资料错了,自己用那资料做出了错误的报告,还是自己的责任!自己信任谁、决定选择走哪条路、使用什么资料,怎么不是自己的责任呢?
第二,没有把握的事不要做出承诺。严格奉行“言出必行”的即时效果就是不会随便答应别人什么事。
“言出必准”指的是你说的完全跟你内心的认知感觉一致。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言出必准”的人,别人喜欢与他一同做事,因为觉得他可靠。很快,这样的人被别人感到很有力量,他会感到很有自信。
“言出必准”的另一个意思是:说的话完全符合内心的情绪感受。当你心里感到不好意思,便把“对不起”说出口;当你不愿答应,便老实说“我不愿答应”。这样便做到心口一致。
一个做到“言出必行、言出必准”的人,身心合一,也与所处环境中的人事物有最好的关系,所以内心的力量很大。这两点并不难做到,由此刻开始,每说一句话的时候都先提醒自己,很快效果便会出现。
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如何区分什么事“不为”,什么事“必为”呢?以下是三个简单和容易运用的标准。
一、“三赢”是第一个标准,也是必须坚持的标准。只要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事,不妨做,总错不了。就算没有即时或者直接的利益,都会有未来、间接的利益。
二、自身的“建设性”。“建设性”是事情能够产生累积的正面效果,每重复一次,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未来的成功快乐便多一分。以此为标准取舍“为”与“不为”。
三、“量力而为”就是按自己的能力去决定做什么、做多少。这是爱护自己、尊重自己的表现。诚然,每次做什么事都比上次的目标高一点,这能让自己进步和成长,是好的,但是不要做过分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接受自己就是不要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人,会容易否定别人,妒忌别人,对别人的成就看不过眼。一个否定自己的人,总会有非常大的无力感,因为这个人的大部分力量,就是在那个被否定的“自己”里面。
“我”不够好,这是事实,但是怎样的不好也还是拥有很多能力、知识、经验和潜质。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这个“我”,便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我”就是基础平台,在上面盖什么高楼大厦都有可能。不接受这个平台的话,则无法把任何东西建筑起来。所以,必须肯定自己的能力,肯定做的好的部分坚信能够每天都有所进步。
“我”不够好,但是明天可以更好。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每天都做到比昨天更好,每天有学习,有提升,有更多成功快乐。否定了自我,每天的快乐自然少很多。
参考文献:李中莹《重塑心灵》
学会麻木,这也是成熟需要的状态之一。
一棵树再有生命力,最高也就能长到130米,如再长几公分,就有可能自己压垮自己。
人生也是如此,万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尤不可把别人的高度当自己要达到位的高度,往往逼不出成功,还苦坏了自己。
世上没有相同的人,不用拿别人套自己,活出自己来吧。
要学会放下!用快乐去面对问题--那怕无法解决。
寻找快乐很简单,放下就会快乐。下面一个例子,你看那一下,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用心去体会!
有一位商人,为了获取快乐,拼命的赚取金银财宝。
终于他成了富人,拥有了一大笔珠宝。
从此背着金银珠宝就踏上了寻求快乐的道路...
踏遍了万水千山,也无法找到快乐。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一座山上,看到一位农夫背着沉甸甸的木柴下山。他走向前就问
“我是一位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我怎么也快乐不起来呢?”
农夫放下背上沉甸甸的木柴,擦了擦汉,想了想说
“放下就很快乐呀!”
富翁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放下就是快乐。
因为自己总是害怕别人抢走了他的财宝,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财宝...所以才会很累很累 ,怎么也快乐不起来。
富翁将自己的财富捐给需要的人,看到那些需要的人,用了自己的钱而感到快乐。这回真的找到快乐了
放下就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