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大热荧屏,也让不少观众记住了剧中的女主角刘小枫,这个挣扎在离婚边缘、歇斯底里的女性,一场离婚无疑等于两个人的战争,离婚后,誓死不见。但据沪上首家“离婚公司”维情咨询公司的资料显示,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文明离婚,该公司首席分析师舒心说:“离婚后,由情而生的妒忌逐渐消失,尤其是对有孩子的夫“文明离婚”,分手亦是朋友。 40岁的张女士是一名外企职员,她的丈夫是一名企业主,他们5年前离了婚,有一个10岁大的儿子。张女士完全有理由对丈夫恨之入骨,因为家庭的破裂源于丈夫的一次外遇。但张女士说服了自己,依然和丈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每当孩子放寒暑假时,她总会和“前友”一起带孩子出去度假。 45岁的罗女士是一家外企的财务总监,她和丈夫离婚源自上个世纪末的出国高潮,丈夫轻松地拿到了美国某大学的邀请函,而罗女士迟迟没办法拿到签证。两年后,罗女士和丈夫平静地分了手。但每逢节假日,罗女士和女儿一起去英国时,都会住在“前友”家中。在英国度假的时间内,罗女士往往会和丈夫一起带着女儿旅游,听音乐会,并一起共进晚餐。罗女士觉得,她与前友的关系比以前更亲密了,“前友”对于她来说,更像一个久违的亲人。而每次“前夫”来上海的时候,也会在罗女士家逗留一段时间,这种关系已经维持了8年多。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离婚现象的增多,舒心说,像张女士这样的人群越来越多,“前友”和父母、祖父母及兄弟姐妹一起走进了家庭生活。“从前,人们因为相互讨厌而离婚;如今,人们因为不再相爱而分手。离婚一般分为“恶离”和‘善离’,所谓‘善离’也就是文明离婚。正是由于‘善离’的普遍化,使得‘前友现象’日益普遍。”在舒心看来,文明离婚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因为‘恶离’可能导致夫妻两败俱伤、人格破裂、社会形象破坏,甚至转变成人间惨剧。 前友,作为一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上海,在广州,也出现了类似“前友”的人群,被称之为“包大爷”“包大奶”———专指那些离婚后,依然居住在一起的丈夫和妻子。舒心说,我们正处于一个各种感情交织的转型社会中,许多人对情感需求很大,如果关系处理得好,前友完全有可能成为自己的红颜/蓝颜知己,分享自己的喜悦和烦恼。
“前友”,一种新型的亲属关系 舒心说,这些拥有“前友”的女性,与以往为孩子忍辱负重的维系婚姻的女性不同,她们经济独立,受过良好的教育,选择“前友”,更多的时候是选择了一种新型的亲属关系。“现在的人日益理性,也是‘前友’出现的真正原因。就好像爱情转变为互助和友情一样,没有人比‘前友’更清楚你的脾气,知道你的弱点,有这样一位了解自己的倾诉对象也是一桩美事。” 38岁的Sandy和丈夫生活了13年,有一个孩子,两人的相处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双方都对这段婚姻产生了厌倦。Sandy跑到舒心那里,拜托他办理离婚手续。Sandy说,虽然我们表面维系着婚姻关系,也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但是有一天我和他都觉得这样没有意义,最后平静地选择了分手。但离婚后,Sandy依然和丈夫每周见一次面,带孩子上公园玩。Sandy解释说,在上海她没有其他的亲戚,而丈夫可以算得上她在上海的唯一亲人。 舒心说,之所以“前友”盛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结构的日益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大家庭日益被三口之家所取代,而三口之家的核心是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她们需要和“前友”走到一起,并和谐相处。 再婚后,“前友”产生困惑 一旦离婚后,重组家庭,那和“前友”保持良好关系则成了再婚家庭的一个恼人问题。看着自己老公或老婆的“前友”经常出现在自己的家中,的确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舒心说,和前友保持联系固然是一桩好事,但这种新型的亲属关系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当事人重新组建家庭后,会产生新的困扰。 “首先,会造成当事人角色扮演的错位,他/她会搞不清楚自己的角色,一旦原配和再婚伴侣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他/她往往很困惑;其次,会造成孩子精神上的依赖,他弄不清楚爸爸妈妈相处得这么好,依然要分手的原因;再次,一旦再婚家庭有了孩子后,两个孩子会为了争夺唯一的父亲/母亲,发生情感矛盾,因为在孩子看来,父亲/母亲都只是唯一的。”舒心说,能妥善解决这三个矛盾并不容易,当然有时候也有能够和睦相处的“奇迹”。 55岁的朱女士有2个孩子,她在5年前和丈夫离了婚,之后又各自组建了家庭。可每年春节时候,朱女士总有办法将双方的家庭和孩子邀请到家里来。朱女士认为,自己和丈夫生活了将近20年,虽然没有爱情,但是在共同生活中产生了互助和友情。 舒心说,当离异夫妻中的一方再建家庭时,另一方往往心存不满,所以为了“前友”的心理平衡,最好帮助前友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样共同的矛盾在双方的努力下,则更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