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汽车网北京4月12日消息 如今,合资企业从国外引进新车的频率越来越快。今年以来,从速腾、标致206,到马自达3、雅绅特,短短不到4个月时间,就已经有20多款新车入市。与以往多拿出上代产品到中国而且价格偏高不同,现在厂商开始标榜自己的新车是“全球同步”的,价格也是“与国际接轨”。但懂行的人仔细一对比,却发现这些打着国际旗号的车型还是有些猫腻。“价格注水”、“配置缩水”,新车真的原原本本和全球同步吗?
拿1月份刚刚在全国上市的东风标致206的1.6XT自动型为例,国产售价为10.88万元,同级别的欧版售价折合人民币约12万元,表面看来,似乎国产价格更实惠,但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差距。在内饰上,欧版做工明显比国产精细;欧版中控台上有行车电脑显示,而国产只有液晶时钟;欧版带有天窗,方向盘右下方设置音频控制杆,后排安装分割座椅和头枕,而这些在国产上都没有出现;最重要的动力及操控方面,欧版的发动机采用全铝合金缸体,国产却采用铸铁缸体的富康发动机。
一上市就被称为同级别车中“价格标杆”的锐志也隐藏了不少秘密。锐志的原型车在日本本土名为MarkX,从正面看,锐志与MarkX除车标外几乎相同。然而在动力系统上却有文章,MarkX采用汽油直喷技术的发动机,而国内的锐志则没有这个技术。
还有刚刚上市,在北美名字为Jatta,现被引进中国后改名为Sagitar的“速腾”。二者外形上几乎一致,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动力方面,国产的速腾则要比美版新Jatta逊色不少,而且美版的直喷技术也没有运用到速腾上。
一个多年从事维修的汽车售后经理告诉记者,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些车外观看是“新瓶”,但发动机、变速箱却是“旧酒”;一些车虽然增加音响、沙发皮套等设施,但却减去涉及主动安全的高技术配置;还有一些车虽然还在国外销售,但已经上市数年,正准备或已经有了新一代产品……对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多数准车主的消费能力与消费观念仍处在初级阶段,价格还是消费者衡量一款车的首要标准,这样的观念逼迫着厂家在压缩成本上动足脑筋,出现配置缩水现象也就不稀奇了。
一位主流厂商的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大倒苦水:“在如何定价问题上,我们是做了反复考虑的。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对价格如此敏感的消费者面前,我们不敢冒险。”网上的一则评价也验证厂商的担心不无道理:“标致206价格定得高了,基本型应该为6.98万元!我还是期待206排量1.4L的车,1.4L下线时价格可千万别定高了,基本型6万元左右正好!”
然而,无论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好,还是市场潜规则也好,配置的改动必须建立在诚信务实的基础上。应该说,国内厂家根据中国道路等情况对国外原型车进行改款无可厚非,但不能以牺牲车的性能为代价。一边高喊“全球同步”的口号,一边默不作声地减配加价的行为实在不可取。伴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消费者对汽车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在提高,用炒概念等手段粉饰新车型的本来面目,即便能成功一时,也不能长久。
见微知著,国内车型与国外的差距也反映出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成熟,中国的消费者离享受原汁原味的“国际同步”待遇还有一段距离。只有当中国引进的车型不再被“注水”与“缩水”问题困扰时,消费者才能放心地开上“货真价实”的全球车。 (记者 朱君巍 来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