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拉肚子在黑诊所输液后40分钟后死亡,怀疑药物反应致死。
新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死因有异议的尸检时限、承担尸检的机构和人员资质、拒绝尸检的责任作了规定。根据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患者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应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条例中所说的尸检即尸体解剖。尸检对于解决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而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具有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尸体解剖分为普通解剖、法医解剖、病理解剖。为解决医疗事故争议进行的尸检属于病理解剖范畴,其主要目的是阐述及研究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当今很多疾病可以凭借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诊断和治疗,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疾病在患者生前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需要通过病理解剖查明死因,明确诊断。这可以为正确解决由于患者病因不明死亡而引起的医疗事故争议找到有说服力的事实根据。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患者死亡原因难以确定或医患双方对死亡原因有异议的,医疗机构和死者近亲属均可以提出进行尸检的要求。根据民法通则,尸体的处置权属于死者近亲属,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处置。因此,必须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
尸检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这是由尸体现象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所决定的。根据解剖学原理,所谓尸体现象是指人死后,机体内各组织、器官和细胞的生命活动停止,在内外因素(如生物、物理、化学和细菌等)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学的形态学变化。因为在48小时内,尸体虽然发生了一些物理、化学与形态学变化,还不至于影响尸检结果的可靠性。如果超过了上述时限,尸体的组织细胞就会发生严重的自溶与腐败,使尸检结果失去可靠性。
当具备尸体冻存条件时,尸检时间可延长至7日。尸体冻存条件是指能够持续低温冷冻保存,保持温度在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18摄氏度,这时可以保证尸体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尸体腐败。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进行尸体冷冻保存:死者生前患有胰腺炎、肠炎等感染性疾病;死者生前做了开颅、开胸和剖腹探查手术的。
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须具备相应条件,取得相应资格,如法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医疗机构病理科和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法医教研室等。从事尸检工作的人员也要具备相应的资格,如病理专业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法医等。
法医是具备尸检资格的人员,医患双方均可以提出请法医参加尸检的要求。如果尸检时双方当事人不能到场,医患双方均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的全过程,对尸检进行监督。
由于患者死亡原因不明或医患双方对死因有异议影响对医疗事故的判定时,医患双方均应当及时提出尸检的要求,否则,无论哪一方拒绝或拖延尸检,影响对死因的正确判定的,责任将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承担。
只要冷藏之前仍保持死亡时的状态,冷藏后仍可以追查死因
只要尸体在冷藏前完好无损,没有腐烂,冷藏后也未变质,完全可以尸体解剖,进行医学鉴定.
在病人死亡12小时内,机体组织细胞尚未溶解时冷藏,尸检可检查出病人一般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