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市场份额节节攀升,投诉率也高居不下,高投诉率影响着国产手机的市场竞争力。毫无疑问,过半的市场占有率不代表中国手机具备核心竞争力。
据信息产业部的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国产品牌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比去年猛升16.21%,达到55.28%的份额。55.28%,一个标志性的数字:国产手机首次跨越了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各手机品牌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序也全面刷新,前五名依次为波导占15.01%、摩托罗拉占14.21%、TCL占11.64%、诺基亚占9.72%、康佳占6.65%,前五强中国产品牌占据有三。
手机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中国这个手机最大的消费市场上,正上演着“群英会”。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生产企业从1997年的5家发展到2002年的37家,其中GSM生产企业29家,CDMA生产企业20家,生产规模到2002年底已达2亿部以上。而随着彩屏、MMS等功能的升级换代,国外厂商如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索尼爱立信等继续领先国内手机市场,更多的国产手机也已开始崭露头角。国产手机军团已从2002年市场上的30多个品牌上升到2003年的50个左右,其中包括正在申请牌照的京东方、神州数码、金正、步步高等。此外,微软、英特尔、联想等国内外老牌的IT领袖也决心打入中国手机业。中国手机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热闹境地。
不久前,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产品牌手机产量达1400万部,占国内手机总产量的33%。同时,国产品牌手机销售1390万部,国内市场占有率攀升到51.3%的历史新高。
随着国内市场容量增速趋缓,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当务之急。有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12家国产手机企业累计出口54.91万部GSM手机,仅占全部手机出口的1.7%,国产手机在出口方面与国外手机落差不小。根据《远东经济周刊》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亚洲的企业经理们在选购手机时,选择诺基亚品牌的人数最多。他们对2924名企业经理进行了调查,在这些人持有的手机中,几乎每4部中就有3部是诺基亚公司的产品,与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是摩托罗拉公司,占22%,索尼-爱立信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16%。这表明,尽管在国内手机咄咄逼人攻势下,国外手机巨头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是利润率却没有随之下滑,与国内厂商形成鲜明对比。
手机品牌脆弱繁荣
没有规模的利润是虚假的繁荣,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国产手机55.4%的市场占有率和手机市场“遍地开花”的品牌。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里面有一个利润的问题,国产手机占有率是上去了,但卖一部手机利润只有几百元甚至几十元;而国外品牌的手机卖一部就有几千元的利润,这等于说我们还是输给了别人,因为利润的回报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
库存量大,供求失衡。根据海关部门最新的数据统计,目前国产手机库存量已高达2000万部,相当于国内年总需求量的1/3至1/4,供求失衡的现状正在加重国内手机厂商的压力。与此同时,缺乏手机芯片、缺乏核心技术两大行业软肋正在减缓国产手机的发展步伐,贴牌生产,这一曾经令国产手机迅速崛起的模式如今终于给国内厂商带来了阵痛。生产过剩、库存积压,家电业重复投资、无序竞争的老路正在向手机业延伸。国产手机市场份额节节攀升,投诉率也高居不下,高投诉率影响着国产手机的市场竞争力。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中心7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关手机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4.98%,居上半年商品类投诉第二位,涉及的大部分是国产手机。另据北京中企市场研究中心广告监测网对全国100个大中城市的18家报纸杂志媒体的广告监测数据统计,今年1-7月涉及手机的负面报道达157次,国产手机遭投诉的比例高于国外品牌。事实证明,55.4%的市场占有率只是国内厂商卖到代理商手里的手机数量,而不是卖到消费者手中的数量销售终端的缺失给半壁江山的占有率画上了一个问号。
2003年上半年,当国内手机市场种种险滩开始浮出水面的时候,就曾有业内人士认为,采用贴牌的生产模式,没有核心技术的基础支持,国产手机厂商就无法摆脱“打工者”的角色。如果说国产手机在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上的缺乏,是制约整体市场再发展的隐性因素的话,那么手机行业产品同质化的发展现状则已经成为整个市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国产品牌手机的研发“瓶颈”一直是国人心中的隐痛。长久以来,国产品牌手机的自主研发一直停留在低端产品上,高端智能手机的技术一直采用“拿来主义”--完全采用国外方案,国内企业只作为加工基地。这一状况与我国“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的地位极不相称。
毫无疑问,55.4%的市场占有率不代表中国手机具备核心竞争力,国产手机要做真正的市场“大佬”,必须通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赢得与洋品牌平等对话的实力。
得服务者得天下
2003年注定是中国手机业不平凡的一年。9月16日,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手机“新竞争力宣言”,推出具有强大中文应用服务功能的手机“酷派”。国家信息产业部一位官员认为,“酷派”以中文应用服务为新竞争点,必将成为中国手机产业的“分水岭”。
从普通手机向智能手机发展的趋势已经明确,但具体到发展过程仍然充满了变数。近一段时间,众多国际手机巨头对智能手机的热情迅速高涨。摩托罗拉、三星、NEC纷纷在8月份宣布推出基于 Lin ux 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诺基亚也表示自己早已开始布局智能手机。国内的波导、厦新、TCL、中电通信、联想等也接二连三地把智能手机投放到市场,智能手机的竞争加剧。但由于没有专业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换壳、换铃声”、“炫彩”、“和弦音”等附加的各种时尚化功能成了手机厂商们竞相追逐的焦点。现在看来,这些“边缘因素”也没能成就国产手机的品牌优势。“2002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显示,移动电话企业服务创新令人失望。调查发现,仅有13%的用户认为产品提供商在服务方面很有创新意义,而49.8%的用户认为移动电话企业在服务方面缺乏创新。
价格战成为手机业洗牌的唯一手段,从市场看,今年2月开始,小规模的价格战已经开打,到现在还在延续。9月11日,康佳宣布旗下产品全线降价,降幅最高达20%,其中C869、C889、C899、R608四款热销机型更实行全国统一零售价1599元!而C899还是上市不到两个月的新品!其情形与彩电业相差无几,惟一不同的是,手机制造商享受好日子的时间比彩电更加短暂。目前,国内手机企业的研发仍局限于外形设计和局部功能提升,专用芯片、底层软件、液晶彩屏、摄像头等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国产手机企业正苦恼于这样一个怪圈:面对越来越短的流行周期,只有加大马力生产出“新一代产品”才能赶上市场节奏,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利润急剧下降,经营成本迅速上升。行业整合已经无法避免,“这实际上是一个通用的理论,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彩电还是电脑都是这种结局。比如在美国,某个产品市场成熟后一般只剩下四五家到六七家企业,而兼并的过程完全靠价格战。”业内人士预计,经过价格战的博弈,只能生存下来6-7家,洋品牌一半,国产品牌一半,且占据前三位的一定是国产品牌。
手机竞争已进入比拼内力的时代,谁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用户。有调查显示,当前,人们对手机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语音消费,对即时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融合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有了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在此情况下,移动运营商、SP和用户的需求都很旺盛,相互之间配合默契,使得手机图片、铃声、短信点播等如火如荼,并已经成为一股消费潮流。同时,移动运营商仍在不断创建新市场,推动产业链整体继续向前大步迈进。因此,改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是手机业发展的趋势。正如宇龙公司副总经理兼智能手机事业部总经理徐国祥所说,“增值业务的发展基于提高服务能力的思想,只有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才能做出自己的品牌”。手机产业在未来所要比拼的是软件和服务。基于这一点,“酷派”已在软件及应用服务上率先举起民族大旗,为国产手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得市场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