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移动通信公司曝光5种新的可能侵害消费着权益的手机短信“陷阱”,呼吁用户提高警惕,以免权益受到侵害:
1.不要轻易下载“免费”软件。一些网站提供了能够免费发送短信的小软件,当用户通过这种软件发送短信时,对方会接到短信提示,称“可直接回复此短信”。不过当对方直接回复短信时,服务提供商不仅不会提供免费回复,反而会向回收方收取双倍的资费。
2.手机注册布满诱饵。当看到“通过手机注册为本网站用户,可以免费获得······”字样时,千万要留神,这很可能也是不法经营者的诱饵。在用户注册的同时,这些网站通常会要求用户恢复确认号码,但服务提供商可能借此给用户悄悄订阅了某种短信服务,并且每月收取一笔不菲的信息费。
3.“免费”体验退订难。花很少的钱甚至免费,就能得到为期一个月的短信服务。但如果想退订短信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服务提供商很可能堵死退订服务的渠道,或者宣称退订下月生效,继续收取用户的费用。
4.“伪装”短信设圈套。当看到“今天在哪吃饭?”“最近忙吗?”等等看似熟悉却又不知发者为谁的短信不要忙着回复。一些服务提供商将定制服务的短信伪装成了这种日常问候,如果用户直接回复,便会不知不觉被迫订购了某种业务,白花冤枉钱。用户在接到这样的短信时要先看清是普通手机号码,还是服务商代码。
5.资费不清乱收钱。很多短信服务的资费标准是每条0.1元或每月5元。但有些短信在定制过程中偏偏不告之明确的资费标准,导致一些用户不明不白地订制了高价服务,等到发现时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