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前沸沸扬扬的中国移动做“飞信”一事,SP(特指移动增值服务价值链上的服务提供商)们到现在仍然感到阵阵心惊,他们知道运营商重新定位自己,重塑游戏规则的年代已经开始了。那么自己该如何做才能长期生存,而非昙花一现?
来自分析人士和SP自己的答案统一而又矛盾:“转型”几乎被认定当下SP的共同目标,但转向何处,记者却听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回归,做回CP;另一种是无限外延,做适应转型后运营商定位的SI(I:information)。
SI Vs CP
当传统意义的话音服务逐渐失去优势,数据流量包月成为移动运营商“新奶酪”时,这直涓锛淳龆嗽擞瘫匦虢胧菀滴竦脑擞煊颍铱缄殛熳腟P市场。正如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马聪卉所说,运营商的转型是“谋发展”,而SP的转型则是为了“谋生存”。
而回归到CP,只做互联网服务无疑是SP转型最为近水楼台的选择。电信专家王煜全曾经预言:未来没有SP,只有CP。因为互联网服务大市环境好,且能够摆脱运营商的控制,尝试独立收费。
一位资深SP人士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自中移动梦网WAP门户推出之后,大量的SP就在一步步向CP奔去,这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SP“沦落”为单纯的内容创作供应作坊是一种必然。但在一度风光的“梦网”突然收口时,最先失去“生命”的也是这些SP+CP的四不象。
相对于创业门槛极低的CP,SP要做SI则更需要勇气和长时间的培养。赛迪顾问电信咨询总监绎明宇认为,这种从移动增值业务向更宽广的固网增值业务市场渗透的做法,必须要那些兼做固网应用业务和移动增值业务,有内容(或应用)积淀的SP来完成。
据记者了解,以SINA、SOHU、TOM等为代表的中国最大的几家互联网站均把无线增值业务作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TOM在无线增值业务方面的收入占其全部收入的比重已超过了94%。
上述SP人士表示,移动与固网通吃的SP即是SI的雏形,他们所提供的内容将是转型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运营商最需要的,但因为“术业有专攻”,SI的优势同时也将成为他们的劣势。
殊途同归Master SP?
那么SP转型分寸到底应该如何拿捏?电信专家认为,在未来的增值业务价值链中,不论是成为CP还是SI,他们的最终形式将以一种Master SP形态出现。“这比较符合经济理论中的二八原则,即SP收入的大部分应该由少数的几家掌握”。而从运营商管理的角度,尽管运营商已暗渡陈仓的在某些层面开始了虚拟运营商的运作,但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SP仍然会顺理成章的在运营商某类业务的“大管家”。
但该专家同时表示,这种Master SP必然造就虚拟运营商的存在,利用巨大的用户资源,开展更多的捆绑性业务,最典型的就是游戏和VoIP,直接造成了运营商对产业链控制能力的下降。
“运营商需要大SP来支持他的业务,而不是抢他的业务。”专家认为,“对于那些与运营商合作多年,运营经验丰富,业务整合、管理驾驭轻熟的Master SP,未来充满机遇与危险。”
赢利何其难
也正是因为如此,赢利成了SP最终确保生存的唯一理由。这与当初部分CP转投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互联网产业缺乏赢利模式。
而事实上,明天的SP要实现赢利已非以往一样轻松。
绎明宇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在向半开放模式转型,即由移动应用业务由SP提供,业务运营风险也由SP来承担的模式转为由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数据平台,所有的SP与它分成,但这些SP没有品牌的模式。
这一转型导致的结果就是SP功能与未来电信运营商新增功能的重垒,进而形成竞争关系。显然,“飞信”事件就是一个已发生的案例:SP仍然可以从中国移动分些银两,但在IM一块,中国移动自己的软件将在移动层面,完全把包括QQ、MSN等成熟应用“吃干抹净”。
因此,诺盛分析师认为,SP目前转型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充分理解运营商SP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做出基于短期利益的战术性业务部署。此外,SP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一种研究咨询和产品设计于一身的公司,并基于用户真正的需求挖掘基础上的技术研究,因为只有基于真实需求的技术才是SP唯一的利润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