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二学生,我以前体温一般36。2度左右,最近夏天体温有一段时间总是在37.3度左右,怎么回事啊 。正常吗?
夏天,如出现体温持续的轻度升高,较正常升高0.3℃─0.5℃左右。有时可伴有心烦、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夏季微热的表现,中医称疰夏。
夏季低热属于一种功能性的低热,有明显的季节性,每次发作可迁延数月,秋凉大多自行缓解。多见于体质较弱及脾胃功能欠佳者。但经检查无特殊异常,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发病原因可能为:
1、夏天气温升高,日长夜短,人的睡眠相应减少,缺乏充分休息,使人的生物节律紊乱,进而引起调节热平衡的器官发生轻微功能改变,就出现低热。
2、夏季因机体代谢增加,产热增多,由于散热渠道受阻及体温调节机制失常,也会出现低热。
治疗:
1、低热症状明显者,可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B6等药物改善症状。
2、中成药可用复方板蓝根颗粒、藿香正气水等口服。
3、中医多用清暑退热治疗:
太子参15克,麦冬、五味子、竹叶、梗米各10克,生石膏15克,煎水服。
4、加强体质锻炼,注意生活规律,放松精神,夏季保证睡眠,调节饮食,尽量避免高温环境等。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 0.5度。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度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稍高
。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 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41度或低于25度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中枢调节的,很多疾病都可使体温正常调节机能发生障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临床上对病人检查体温,观罕其变化对诊断疾病或判断某些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肌肉活动可使产热量明显增高,导致体温上升。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也可使体温升高,有的机体在某种紧张情况下,体温可升高2℃左右。而手术麻醉时,体温下降,故要注意保温。
人类体温具有昼夜周期性。一天当中的体温,清晨2~6时最低,黎明后开始上升,整个白天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下午6时达一日的高峰
楼主的体温在正常范围。
口测一般36.3--37.2腋测36--37受个体差异及体内外因素稍有不同,下午略高于早晨,进食或剧烈劳动后也会略有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