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蜂窝是目前国内领先的旅游信息社区,拥有大量用户根据真实经验贡献的高质量旅游攻略,信息规范全面和时效性很强。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万的注册用户,日均活跃用户近10万人。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36氪深度专访了蚂蜂窝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罡 ,因为篇幅限制,访谈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发布。
36氪:陈罡,你好。先跟我们谈谈创建蚂蜂窝的故事吧。
陈罡:我和蚂蜂窝的另一位创始人吕刚都是一直在国内互联网的这个圈子里的,我全职做蚂蜂窝之前在新浪工作了6年多,吕刚之前是搜狐的员工。我们俩人都很爱玩,喜欢背包出游和摄影。一开始在国内找不到比较让我们满意的旅游社区网站,一些老的BBS都让人不太舒服,不愿意把自己的照片和游记分享在上面。所以,我们就为自己和周围的朋友做了一个这样的社区,那个时候还是2006年,就随手做了一个非常简约的网站。没想到周围的朋友们都挺喜欢,慢慢口耳相传,用户越聚越多,到2009年底2010年初的时候,已经有10多万注册用户了。我们没花1分钱做推广,完全都是朋友之间的口碑传递,虽然用户量不是很大,但都是品质很高的用户,而且这些用户贡献的内容都非常棒。
我们就想这个事情还有点意思,于是在2010年3月的时候,两个人就决定出来做这个了,正式开始商业运营蚂蜂窝。我之前在新浪的工作偏产品和技术,吕刚在搜狐做的是商务,很多投资者都认为我们这样的搭档非常般配,呵呵。
实话说,我和吕刚,我们今天如果再出来创业,我们一定不做旅游。旅游是个很难的事儿,内容编辑的模式做旅游信息,少有成功的。做用户贡献内容UGC的旅游社区,先期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容,拿什么吸引用户?没有足够多的用户,谁来贡献信息?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棘手问题。蚂蜂窝这些年来历史的积累,算是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发展的一大机会。
36氪:我们团队的一些成员也是你们的用户,我们这次选择蚂蜂窝来做这个访谈,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注意到你们在产品和运营上下的功夫,方便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陈罡:蚂蜂窝的本质是一个UGC的网站,我们提供一系列产品应用帮助大家更好更方便地分享旅行中的信息。根据真实用户的旅行体验分享,我们经过审核编撰成以各个目的地为核心的旅游攻略,每一个旅游攻略里都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站式的旅游信息集合。 我们有不少的用户甚至认为,蚂蜂窝的旅游攻略比国外的“旅游圣经”Lonely Planet还强悍,有蚂蜂窝老用户说:“蚂蜂窝的旅游攻略更新快,内容丰富,而且还有不同的版本,PDF下载打印非常方便;不会上网的老人家,还可以发彩信到他手机上。可以说,适合各类用户群使用。”
目前蚂蜂窝线上提供服务的旅游攻略已经覆盖了适合中国人旅行90%的全球目的地,每天后台的wiki系统至少有上千条的信息会被纠错、更新和点评。
蚂蜂窝的旅游攻略平常日下载量能达到2万以上,到了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长假期,游记攻略的日下载量超过10万,按这个增长趋势发展下去,2011年蜂窝网游记攻略的下载数将超过1000万。而世界上最知名的传统纸质游记攻略Lonely Planet系列,全球年销量大约在 650 万册。
正是因为有了UGC这种旅游攻略的产生机制,才保证了蚂蜂窝的旅游攻略口碑传播效果这么好。
从我的体会来看,互联网肯定是以产品为核心,因为产品代表了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方向。更进一步,好的产品,不仅仅是设计出来的,肯定也是运营出来的。而且互联网就是这么一个快速迭代,不断开发的过程,它永远是beta版,不像是做软件或者硬件开发。因为是互联网人来做的旅游网站,我们的互联网基因是毫无疑问的。上周我们网站的界面刚刚经历了改版,你可以看到我们新设计的用户界面。
36氪:NoTor我自己也是旅行爱好者,在欧洲和非洲游历了很多地方。也时常有困惑,互联网发展到这一步,为什么我们还需要通过BBS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和分享旅游的信息?为什么之前没有一个足够好的网络服务能超过一本纸板的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的内容搬上线,那就是一个专家编辑的wiki的形式,从目前来看,对于旅游者而言这是易用性最好的。因此我认为你们选择“攻略”wiki这样的形式是很有道理的。但另一方面来说,做UGC的旅行资讯的一个难点在于,用户产生的内容很难做到像wiki一样的结构化。现在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基本上都有从BBS走过来的影子,你们选择攻略wiki这样的产品形态来做旅游信息,是怎样的一个思考过程?
陈罡:你说得太对了。首先,Lonely Planet对旅行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手。但是它有两个弱项:第一,它的内容生产周期长。内容的产生者确实都是专家,而且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来保证内容的质量。但是这也导致了内容的数量和更新频率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第二点,Lonely Planet的内容不够本土化,一些旅行的建议都是外国旅行家的眼光来给出的,比如说要适应一个黄金周出游的中国游客的需求,就不一定能做得到。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选择的产品形态能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的旅行攻略,是一个已经很有实际形态的产品了。比如说这次我去了趟丽江,在机场里随便一走,至少有5个以上的旅游者就拿着打印出来的我们的旅行攻略在翻。我们快速更新和免费下载的特点,用户是非常喜欢的。
其次,我们的用户评级机制是我们衡量信息的可信度提供参考依据,这在淘宝这类的网站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做法了,这是市场教育出来的。
最后,之前我们的攻略不是结构化的。但现在很多攻略的信息都已经是结构化的了。这个产品一定会朝个性化定制话去演进,你从蚂蜂窝下载到的攻略和我下载到的是不一样的,你应该自己挑选符合你要求的攻略,这个是将来。社交网络和推荐系统的结合,都是很可能的发展方向。
36氪:你们的主要内容产品“攻略”的产生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机制?
陈罡:蚂蜂窝很看重激励用户自己产生高质量的内容。我们的攻略是由用户提交信息,我们审核,然后我们做整个的排版生成wiki攻略。你注意到我们有一个“蚂蜂窝分舵”的机制,我们有一部分内容是通过生活在“分舵”地区的用户来维护更新的,这些都是对当地非常熟悉同时又非常了解旅行的需求而且还非常热心的用户。打个比方,如果你去马拉西亚旅行,那里有蚂蜂窝的分舵,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到吉隆坡,会有蚂蜂窝分舵的朋友开车来接你,这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惊喜的感受?
36氪:有没有考虑过像Lonely Planet一样出版旅游指南?
陈罡:人民邮电出版社已经在为我们出版蚂蜂窝的旅游攻略系列丛书,这个月书就会上市。大家尽请期待吧,呵呵。
阅读旅游攻略社区蚂蜂窝创始人陈罡访谈(下)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