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版说明
===========
本书提供有效和实用的界面设计工具。这些工具分为两种:战术类和战略类。战术工具提供使用和创造类似对话框和按钮这样的界面元素的小窍门;而战略工具是关于界面元素的思考方式——也就是说用户是如何通过界面元素进行交互的。
尽管这两种原则是分别给出的,本书的目标是使两种原则交融在一起。在帮助读者设计出更出色更有效的对话框的同时,也使读者理解用户是如何领会软件并与之交互的。
战术与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是有效的进行用户交互和界面设计的关键。举例而言,不存在客观的优秀对话框——质量取决于具体环境:谁使用它,用户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仅仅采用一些战术方式可以使用户界面创建的更加容易,但不会使最终的结果更好。同样的,仅仅是深思用户如何与你的系统交互并不能改善软件,仍然需要在特定情况下应用不同的战术工具让用户真正与之交互才能够落实战略思路。本书既增加读者对用户的理解,也教授如何把这些理解在设计中体现。
谁应该读本书:
About Face第一版在1995年八月第一次出版时,界面设计还是无人涉及的边缘领域。任何人只要有勇气,都可以在软件工程的阴影下以界面设计师的头衔在这个领域进行工作,就像当初小型哺乳动物在恐龙的阴影下争取生存空间。正如第一版中所提到的,软件的设计被错误的理解并错误的衡量。而且,只要程序员进行软件设计,就必然采用错误的方式。少数的文档编辑者、培训师、技术支持和逐步增多的可用性工程师开始不安的感到,有些事需要改变。
网络仿佛一夜之间的发展流行促进了这种变化。突然“易于使用”成了每个人的口头禅。传统的设计专家,在90年代初从事短暂流行的多媒体数字产品的设计,一股脑的跳入网络设计。一下子新的设计头衔多了起来:信息设计师、信息架构师、用户体验策略师以及交互设计师。第一次,公司法人首席职位中出现了关注于创建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角色:首席体验官。大学的主修课程中提供对设计师的训练课程。到现在,可用性和人体工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并被认为是产生更佳设计的产品的主导推动力量。
尽管网络使界面技术退回了十年(?),但是它毫无置疑的把用户的需求放到了公司的雷达上。作为.com泡沫的付效应(?),作者坚定的
确信,对用户和他们的需要的可见性和关心将会越来越明确。人们已经厌倦了新技术。消费者发出了清晰的信号,他们需要好的技术:易于使用并能满足他们需要的技术。
因此,作者乐于说,新版本的读者将会大大的扩充。任何人只要对数字用户交互感兴趣,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获得一些见解。程序员、数字产品各方面的设计师、可用性专家和项目管理都会从本书获得一些有用的东西。读过本书第一版或《作茧自缚》(The Inmates Are Running The Asylum)(中文版好像翻成《软件开发创新思维》反正死臭)的读者,可以从本书获得更多的关于设计方法的细节信息以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