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用数字描绘弹道——记海军某试验区导弹总体所所长金振中博士
本报记者 钱晓虎 本报通讯员 毛俊雄
在一片神秘海滩上,海军某试验区导弹总体所所长金振中博士,用枯燥的试验数据描绘着我军新一代海防导弹飞行的美丽弧线。近年来,他借数字为云梯,一步步攀向科研新的高度,使海防导弹武器的试验进程大大提速。
参加工作第二年,金振中就主动将某型导弹弹道仿真课题揽了过来。弹道仿真,是在不发射导弹的情况下,将导弹飞行轨迹用数据精确地表述出来。在此之前,所里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连续几年攻关,都因参数太多太复杂,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一个连导弹发射场面都没有见过的人能用数据精确描述弹道?几乎没有人相信初出茅庐的金振中。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下,他抱着一摞资料走进了实验室。
弹道仿真第一关,是做好建立数学模型所需的知识储备。连续6个月,金振中没有一个休息日,把几百个公式涉及的制导、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狼吞虎咽”装进大脑。
弹道计算数据量特别大,公式中每一个参数变化,计算机要运行一昼夜。有的关键程序,需要反复调试几十遍。4个多月后,正常弹道、不同故障产生的弹道等一条条抽象曲线,被金振中用一个个数学公式描述出来。某型导弹定型试验中,应用这一仿真技术分析导弹飞行轨迹,很快就确定了故障部位和原因。
初露锋芒的金振中没有停步,又向着新的科研高峰挺进。当时,判断某型导弹是否合格,往往看试验中靶率。低于某个值,就得发射相同数量的导弹重新做一次试验。
“能不能用较少的导弹试验样本,做出可靠性高的鉴定结论?”在一次鉴定试验失败后,金振中建议。他认为,传统的“一次论成败”的试验做法,没有考虑上一次试验的有效信息,有的项目是重复考核,显然十分浪费。几个月内,他查阅了近百本相关资料,编制了20多个计算分析程序包,终于推导出全新的试验理论和风险计算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小子样试验与鉴定”理论。
这一新方法被用于数型导弹定型试验,消耗降低了,周期缩短了,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军事效益。国内几位知名武器试验鉴定专家纷纷打来电话,称赞金振中的方法是战术导弹试验方法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2004年初,金振中领衔承担了试验数据快速处理的新课题。
此前,金振中处理过不少导弹试验数据,深知其中艰苦。每次导弹发射后,技术人员都要像大海捞针般将“数据海洋”中每一个数据点与理论表格比对。发射一枚导弹后,往往要一个多月才能拿出试验分析报告。现在,新型导弹数据点的数量级提高了几个级别,如果采用以往的数据处理方法,原定1年完成的试验任务将会延长2至3年!
技高人胆大。在靶场总指挥面前,金振中立下军令状:用3天时间完成试验数据处理的目标!
从一个多月减少到3天,需要全新的方法和技术。金振中应用多项最新分析技术编制了10多个数据处理程序,让庞大的数据自动生成图表,第一次实现了海防武器测量数据的数字化全程自动处理。新方法效果立竿见影:新型导弹试验一个接一个,两天完成测量数据处理,第3天就拿出了试验结果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