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大机群突破云天
相对于其他战斗飞机,重型轰炸机无疑是作战飞机中的“庞然大物”。飞行靠天气“吃饭”,如何让这些“庞然大物”在任何气象条件下都能“行走自如”,被轰炸机的驾驭者们上升到“战略”位置。
他们给这一任务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走得动”。走不动,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复杂低气象飞行中,雨天着陆最让人揪心:重达数十吨的轰炸机,在跑道积水情况下降落就像“溜冰”,一旦时速大于185公里这个“临界点”,飞机接地后很难刹住车;而重型轰炸机正常着落时速为250公里,速度再小就容易失速坠毁。发生在10年前的事故,至今仍让人触目惊心:飞机在雨中着陆,冲出跑道,折腾后摔成数截。
面对风险,首先考验着团党委的胆识。团政委罗敏青在党委会上直陈: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风险。
特级飞行员、副团长赵勋率领由4架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在能见度不足1公里超低气象条件下,带头在雨中起飞。前方,整个航路都在下雨。积雨云“拦路”。
积雨云,又是积雨云!浩淼苍穹顷刻被压缩成一个仿佛用手都可以触摸到的空间。长机看不到僚机,僚机看不到长机。飞机在雨中穿行一个多小时,飞机原定到达预定空域后在4500米高度会合,可高度从7000多米降到3000米,还是没能冲出厚厚的云层。“再降!”赵勋果断命令。当他们在云底只有200米高度重新会合时,所有的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在战友们的惊叹声中,赵勋带着他的突击机群胜利返航。但老天并没有放弃对这些海天骄子的继续考验:沿线机场直至本场阴云密布大雨瓢泼。指挥员果断决定,“到本场降落”!
本场,大雨倾盆,云底高100米,能见度500米。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地面接机领导和机务人员的心全提到了嗓子眼儿。“对正跑道,降落!”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突击机群在积水30多公分的跑道上,依次劈开一道道长长的水幕,溅起的水柱如绚丽的礼花。在地面等候多时的官兵一片欢呼。
指挥员的决心是靠飞行员的飞行技术和实力来说话的。
深秋,轰炸机团组织改装训练的新飞行员低气象训练考核。风雨中,16名新飞行员沉着冷静,一路穿云破雾,凯歌高奏。考核组给上级的“战报”说:这个团的新老飞行员已全部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