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3岁。人易疲劳,有过敏性哮喘,血肝功能正常,直接胆红素正常,间接胆红素高(38umol/L)。请问,是什么病?
间接胆红素是: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大量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代偿能力后,肝细胞不能将其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因此血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间接胆红素可透过细胞膜,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及疟疾等。
你这是成人先天性非溶血黄疸,其中间接胆红素增高者Gilbert综合征,可能就是你所患的疾病。
转贴:
成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初诊时往往难以确诊,本组均误诊过黄疸型肝炎,直到黄疸反复存在,而临床症状和体征轻或无,多次肝功能等检查无异常,其它疾病亦无法解释时,才考虑到本病.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在成人主要有3种:
①Gilbert综合征(间接胆红素增高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家族性黄疸,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发病与肝细胞摄取间接胆红素障碍、醛糖酸移换酶缺乏或与间接胆红素附着于白蛋白后的分离障碍有关,肝组织活检无异常,胆红素廓清试验可有异常,苯巴比妥治疗可改善黄疸.
②Dubin-Johnson综合征:血中直接胆红素增高,发病由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运和排泄障碍引起,有较明显的家族背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SP排泄试验明显异常,45min时BSP>10%,60-120min时潴留量更大,口服胆囊造影75%不显影,静脉法造影半数不显影,肝细胞内有黑色的色素沉着,尿中粪卟啉异构体排泄总量正常,但分布异常.
③Roter综合征:血中直接胆红素升高.发病系肝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和肝内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浆所致.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SP潴留量可异常,但无第2次升高,尿中粪卟啉总量增加,但分布正常,肝细胞内亦无特殊色素沉着.
本病预后良好,临床无需治疗,及时确诊可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解除不必要的药物治疗.有下列情况时临床应考虑本病:①反复波动性黄疸,黄疸与运动、情绪、劳累、感染、酗酒、妊娠等有关;②除黄疸外,临床症状和体征轻或无;③肝功能等无异常;④一般药物治疗无效,用其它疾病无法解释.而确诊本病的可靠手段是肝穿活检.
间接胆红素是: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大量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代偿能力后,肝细胞不能将其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因此血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间接胆红素可透过细胞膜,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及疟疾等。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所以你现在出现的间接胆红素高应该积极寻找原因,才好做进一步的处理。方便的话,可以去医院进一步检查,考虑进行专科检测.。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故要合理安排饮食,生活要有规律,精神要愉快,注意动静结合,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请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宜清淡,如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E、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且易消化吸收.
2、宜多食海鲜、香菇、芝麻、核桃、大枣、瘦肉及动物肝脏等食物.
3、忌饮酒,忌过多甜食.
4、饭后宜卧床休息1-2小时,保证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于肝细胞修复.
1)有无乙肝?
2)间接胆红素是: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大量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代偿能力后,肝细胞不能将其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因此血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间接胆红素可透过细胞膜,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及疟疾等。
3)诊断为Gilbert综合征。
Gilbert综合征又名遗传性非溶血性胆红素血症、家族性非溶血性无胆汁尿性黄疸和生理性血内胆红素增高症等。本病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排除法诊断,其主要诊断依据:①慢性间歇性黄疸,有家族史,好发于青少年;②全身情况良好,消化道症状不明显,肝不肿大,胆胰系统均无异常;③实验室资料可除外溶血性、肝细胞性及阻塞性黄疸;胆红素代谢试验有助于诊断[1,2]。有条件的医院可行肝穿活检以协助排除肝脏的器质性病变。本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为:⑴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降低;⑵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下降;⑶载体蛋白相对缺乏,使肝细胞摄取和转运非结合胆红素过程障碍等。除黄疸外,多无其他症状;受凉、过劳、饮酒、感染等可诱发或加重;个别患者在黄疸加深时感乏力、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适。本例黄疸加重可能与反复服用治胃病药物有关。本病除应注意避免各种诱因外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必须用药时,苯巴比妥口服即可,并且疗效可靠。一般认为,苯巴比妥作为酶诱导剂,可能促进葡萄糖醛基转移酶的合成和增加其活性,增加胆汁流量,有利于黄疸消退。
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血清胆红素(SB) 包括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的值反映黄疸程度.
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见于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