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缺钙症状:
老年性皮肤病痒;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 手足麻木、肌肉痉挛、腿部抽筋、手足抽筋、腰背酸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当然,是否缺钙,最可靠的还是去医院检查。
补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补钙的时间要注意,最好是在饭后服用补钙剂。因为此时胃酸分泌最充分,钙的吸收需要一个比较酸性的环境,吸收才会更好。
最好是分次服用,一次吃了那么多但吸收并不是那么多,分次服用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嚼碎服用,药剂嚼碎以后药片表面积就增大,这样有利于钙的吸收。
配合维生素D。维生素D有两个吸收途径,一个是从食物中,一般像在鱼肝油里面,还有些菌类植物里面有。但是大部分80%到90%还是需要人体自身合成,这样就需要晒太阳,平均每天晒20分钟足够。
老人腿痛警惕动脉硬化
一提到中老年人腿疼、麻木、抽筋,恐怕不少人会认为是缺钙而自行补钙。 即便补钙后症状仍不见改善,依然认为是补钙量不够或方法不得当。这其实是受某些宣传的误导,陷入了补钙的误区。
一些老人的腿疼很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所致。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在我国是常见病之一,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发人群。据国内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79.9%,60~70岁为87%,70岁以上为10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6~8:1。
动脉硬化性闭塞病变,是一种全身性疾患,呈慢性发病过程,好发于腹主动 脉下端,下肢大、中型动脉等处,上肢动脉较少累及。病变动脉管壁增厚、变硬,伴有粥样斑块及钙化,致动脉管径的狭窄或闭塞。下肢动脉出现硬化闭塞症后,可导致下肢缺血而出现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及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
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大致可分为四期:
一期,感到 患肢稍微发凉或有轻度麻木,活动后易感疲乏,有时足癣感染不易控制。
二期,以间歇性跛行为主症,表现为行走一段路后因患肢疲乏无力,肌肉酸胀、疼痛,甚至痉挛而出现跛行,休息后缓解。如再步行相近路程,(医疗健康网 http://www.jkFAQ.cn )又可出现跛行。用手捶打患肢会觉得舒服。
三期,间歇性跛行加重,出现静息痛。患肢在休息时也感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疼痛夜间加剧,患者常抱足而坐,彻夜难眠。皮肤干燥、脱屑,趾毛稀疏脱落,趾甲粗糙,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抬高及下垂试验阳性。
四期,患肢足部或腿部皮肤苍白,皮温明显降低,皮肤感觉迟钝,出现溃疡或坏死。
本病公认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等,次要因素如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社会因素、内分泌失调等。此外,遗传等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数个危险因素可综合起作用而诱发本病。预防以控制高血脂,降低血粘度,扩张血管等为主,戒烟,加强运动锻炼,控制血压及血糖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