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类 别:内科
概 述:
糖尿病(内分泌)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我国患病率1980年调查占人群的0.67%,但上海统计1978-1989年由1.01上升为2.23%。其中增加主要是2型患者。以上事实说明,随着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提高,糖尿病(特别是2型)病人有迅速增加的势头不容忽视。
症状表现:
1.代谢紊乱症群:少数患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严重者发生酮症酸中毒及昏迷,而多数患者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仅在体检或以慢性并发症存在去就诊而被确诊。
2.慢性病变症群:糖尿病因长期高血糖等而导致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发生早而严重的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器官受损,出现相应脏器的症状及体征。
3.急性并发症群:糖尿病常因机体免疫力和防御机能下降,易合并皮肤粘膜及软组织感染性疾病(疖、痈、蜂窝组织炎、坏疽)、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真菌等感染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严重者由此而诱发酮症酸中毒及昏迷。
诊断依据:
1.糖尿病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并血糖升高,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200mg/dl)可确诊为糖尿病。
2.空腹血糖不止一次≥7.0mmol/L(126mg/dl)。
3.空腹血糖为临界值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即服糖后2小时内血糖≥11.1mmol/L(200mg/dl)。
治 疗: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糖尿病知识普及,使其做到学会测定血糖(周围血糖仪法)、尿糖、注射胰岛素技术、应用饮食、运动、降糖药物的知识和方法。
2.饮食治疗:糖尿病和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应长期严格进行。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给总热量,休息者10.5-12.6KJ(25-30千卡),轻体力劳动者12.6-14.7KJ(30-35千卡),中体力劳动者14.7-16.7KJ(35-40千卡),重体力劳动者16.7KJ(40千卡)以上,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消瘦及消耗性疾病患者,总热量可适当增加10-20%,肥胖者酌减,总热量成份比例:糖类50-60%,蛋白质12-20%,脂肪2-0%,餐次按1/5、2/5、2/5或1/7、2/7、2/7、2/7分配。
3.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通过适当运动或体力劳动,可以增强末梢组织对糖的利用,改善糖代谢使血糖下降,从而提高疗效达到治疗目的,但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体质、年龄、病情轻重来确定运动疗法的时间及运动时注意的事项等。
4.降糖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主要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经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未能获得良好控制者。
用药原则
1.应用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时,在医师的指导下,先从小剂量开始探索,逐渐加大剂量,至有效剂量,然后再过度到维持量。
2.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肝、肾功能损害、因此应用降糖药物治疗必须根据其病情轻重、年龄大小、肝肾功能状况选择适宜的降糖药物治疗,避免造成不良效果。
3.降糖药物最大副作用为低血糖反应,当发生轻微低血糖反应时,必须及时处理并细心调整剂量,或改换其他制剂。
预防常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3000万糖尿病患者。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所谓“三多一少”,及吃得多、喝得多、拉得多和体重减少。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等。后期的并发病主要有冠心病、尿酮症、白内障及糖尿病足等。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尿、口渴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多尿是指一昼夜尿量超过/2500ml,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严重者每隔1-2小时排尿1次),每次排尿量也多,夜尿增多。患者由于多尿失水而致口渴,故多饮以补充丢失的水分,一昼夜饮水量可达1-2热水瓶或数热水瓶。患者食欲增强或正常,但体重却迅速减轻,多在短期内(几天到十几天)体重减轻了5-10公斤。
糖尿病典型症状多见于Ⅰ型及某些非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种种
老年人患糖尿病病程长,如控制不好,易出现并发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心血管疾病。据调查,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人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7倍。糖尿病是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甚至还可以有水、盐代谢和酸、碱失调。以上这些代谢障碍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基础,故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动脉硬化症,使心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常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脑血栓。调查表明,糖尿病人脑血栓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12倍。糖尿病由于血糖增高。可使血液变得粘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缓慢,极易发生脑血栓。同时,体内各种代谢发生紊乱,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几种因素互相协同作用,最终发生脑血栓。
3、糖尿病性肠病。糖尿病性肠病是其中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尚不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但也有不同意见,主要表现为肠道功能紊乱,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用抗菌素无效。
4、白内障。据统计,在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30%。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和眼内房水中葡萄糖浓度偏高,葡萄糖在代谢中转变为山梨醇物质积聚在晶体内,造成晶体纤维肿胀,进而断裂、崩解,最终完全混浊,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5、难于控制的肺结核。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病人并发肺结核者占肺结核患者的10%~15%,比正常人高出3-5倍。这是由于糖尿病人的抵抗力差,高糖环境更有利于结核菌的生长繁殖。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后,由于高糖环境有利于结核菌的生长繁殖,且因维生素a缺乏,削弱了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并可因消瘦、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抵抗力降低,故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常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6、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肾脏内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一般发生于患糖尿病5~15年之后。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常无任何肾病症状,一旦出现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说明患者已有持续性蛋白尿,其肾脏内的肾小球硬化,基底膜增厚,此时的糖尿病性肾病已进入中、晚期,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三五年后将发展成肾衰。
7、性功能障碍。由于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阴茎动脉管腔变窄,供血量减少而造成勃起不坚或勃起难以持久,形成阳痿;或因代谢紊乱;引起神经功能低下和性激素减少。进而降低了性兴奋性,引起性功能减退。据统计,男性糖尿病患者中伴发阳痿者高达50%以上,女性患者约50%有性欲减退现象。
8、糖尿病骨病。糖尿病骨病是糖尿病病人骨骼系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骨病的发生与骨的异常代谢有关。实验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成骨细胞的合成及分泌功能严重受损,而破骨细胞功能仅轻度受抑制,骨吸收远远超过骨形成,造成骨细胞的大量丢失,临床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使骨对外界冲击力的抵抗作用明显丧失,轻度外力即可造成骨的重度变形,这就是糖尿病人产生严重骨病损的病理基础。
9、膀胱病。糖尿病人持续的高血糖可损害盆神经的感觉传入纤维以及支配膀胱逼尿肌和内括约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使膀胱感觉缺损和逼尿肌张力下降,表现为尿意降低、膀胱容量增大、排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晚期由于膀胱逼尿肌和内括约肌麻痹,出现神经性膀胱的典型症状--尿潴留和充溢性尿失禁。
10、感染。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抵抗力削弱,白细胞的防御和吞噬功能降低,高血糖又有利于致病菌繁殖,故处于体表的皮肤粘膜及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易发生感染。如皮肤上的毛囊炎、疖、癣,口腔中的牙周炎、齿槽脓肿,肺部的肺炎、肺结核,以及尿路感染、阴道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