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icom的股东这几天颇不平静,因为中移动放弃收购,导致其股价在7月3日一天就暴跌了30%。或许,大笔虚拟财富的蒸发能让这家卢森堡运营商的真实价值凸现出来,而作为收购方的中移动对此似乎早已做足了功课。
为了避免付出过高的成本,中移动在最后一刻终止了谈判。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这笔原本可以成为中国内地企业最大海外并购案的交易功亏一篑,但却表明中移动的海外收购战略已经日趋成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理性远比一时的快感更为重要。
一切源于价格
据海外媒体披露,中移动收购Millicom的交易最早始于今年4月。随后,中移动对Millicom展开了细致而复杂的审查评估,调查的重点并不是表面的数据,而是Millicom运营市场的发展前景。截至6月底,双方的谈判已进行一个多月,种种迹象显示交易似乎会马上展开。
但出乎各界意料,双方在最后一刻谈崩。据知情人士透露,谈判破裂的原因是Millicom期望的价位太高,中移动无法按此价格成交,因此终止了项目谈判。有报道称,交易的要价是53亿美元,相当于Millicom去年收入的5倍,假设其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为40%,中移动需要至少10年才能收回投资。
“Millicom开出高价是有底气的,”天同证券高级分析师张滨对记者表示,“Millicom在7月5日披露,其用户数在今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40万,达到1090万户,比今年第一季度增长了15%,而同比增幅更高达62%,即使在新兴市场,这一增速也是惊人的。”
审慎体现成熟
不可否认,Millicom是一块诱人的“香饽饽”,但中移动是否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其“吞下去”,却体现了战略层面的考量。“交易告吹对中移动来说,反而是个积极的信号,”张滨评价,“这表明中移动不愿为收购支付过高的价格,因为这有悖于集团的长远利益,也表明中移动的海外收购战略越来越趋向务实。”
实际上,早在2004年年底,中移动总裁王建宙在接受专访时就明确表示,“国际战略不是为了单纯的国际化而国际化,任何国际战略出发点都应该是以赢利为原则,寻求为中移动增加新的收入利润增长点,同时中移动探索国际战略的步伐也是谨慎的。”
以后的事实也表明,中移动的国际扩张步伐正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稳步推进。2005年6月,中移动也是因为价格问题,放弃了对巴基斯坦电信的竞购。
但在香港市场,中移动斩获颇丰。今年1月,中移动以33亿港元的价格完成了对香港移动运营商华润万众的收购,不仅为将来的3G业务奠定了先机,而且正式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就在不久前的6月8日,中移动还收购香港凤凰卫视两成股权。“这表明,中移动的海外扩张战略是先周边,后国际,采取的是一种稳步发展的策略,”张滨表示,“这也体现了中移动对待收购的审慎态度,在海外运营经验并不丰富的情况下,这种审慎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是一种成熟的做法。”
扬长避短
就在与Millicom终止谈判后不久,有消息称,中移动将与瑞士投资公司ITOI进行接触,商讨在尼日利亚共同开展移动通信业务的可能性。
“不管消息是否属实,这都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张滨分析,“但中国企业普遍缺少国际化经验,选择合适的收购对象和收购地点就变得非常重要。”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咨询师张晶则建议,东南亚和华人聚集地区,可以成为中移动等国内电信运营商的主要海外市场,因为这些地区在地缘上与我国接近,文化、风俗习惯也相似,进入的难度相对较小,况且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电信业发展速度较快,技术、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内运营商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