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于2008-11-28下午在高明人民医院得知脑梗塞住进了医院,由于血压不高,医生于29号曾用"参麦注射"想提高血压,没有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脑梗塞的病征在我们外行人看来,好像得到了一点点的改善,2008-12-1在输完"舒血宁注射"后加输一瓶"参麦注射",结果出现了全身的颤动,发冷,紧接着就是高烧,本人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关于脑梗塞,我们应如何的冶疗?
脑梗塞
类 别:内科
概 述:
脑梗塞(神经内科),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是指脑部的动脉系统中(主要为颈内-大脑中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两个脑供血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旧称脑血栓形成。该病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男性比女性高。
症状表现:
1.呈突然起病,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在数小时或一、二天内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累及该侧肢体的其他部分。
2.多数不伴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脑疝危险。
3.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4.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5.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6.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7.椎-基底动脉:眼球运动麻痹、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诊断依据:
1.起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或有动脉粥样硬化体征;
2.突然出现、数日达高峰的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失语、失用症、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脑动脉闭塞性综合症。
3.颅脑CT检查阴性或符合血管分布的脑组织低密度或颅脑核磁共振检查见符合血管分布的缺血或水肿性病源。
治 疗:
治疗原则
1.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的治疗。
2.抗凝治疗。
3.血管扩张剂。
4.降血脂、降低血粘度
5.血管手术,切除血管内膜和硬化斑或血管扩张成形术。
6.对症治疗及合并症的治疗。
用药原则
1.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要及时予以治疗;
2.肝素静脉滴注或新近报道应用的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可稳定进行性中风,对急性完全性中风无效,对高血压病人因抗凝剂(尤其是肝素)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应禁用。
3.对未用抗凝剂者,可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塞氯比啶(力抗栓)活血素是更为有效的新特药物。
4.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帮助降低血粘度;血管扩张剂(硝苯比啶、烟酸等)及中药根据具体病人慎用。
预防常识:
大多数病人,病人亲友及部分医务人员在对待该病的治疗中,多想到或期望的是有更好的药物使病人早日康复,而忽视了其他治疗方面,如:病人的饮食,由于相当数量的脑梗塞病人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饮食不能(因吞咽困难),若不给予鼻饲(经鼻插一管到胃,经此管将食物直接注入胃内),病人的营养、身体内新陈代谢都会很快出现新的问题,如此,即是对脑血栓本身的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当把病人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脑梗塞本身的治疗原则管理好血压是要改善脑循环、预防梗塞再发、消除脑水肿、保护脑功能。预防并发症,抗凝、溶栓等治疗多仅在发病的早期有作用,因此更强调早期治疗。
脑梗塞根本就不需要输什么"参麦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出现了全身的颤动,发冷,紧接着就是高烧”这是输液反应。珍爱生命,远离中医药!
看起来像输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