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血、滋养止血、炭类止血等方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凉血止血药兼有清热作用,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眼底出血,如各种炎症引起的出血或兼有热象的出血,常用的药物有生地、玄参、大蓟、小蓟、槐花、藕节、茅根、地榆、紫草、仙鹤草等;活血止血药兼有化瘀作用,用于外伤或血管栓塞引起的出血,如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常用的药物有丹皮、丹参、茜草、三七、蒲黄、血竭、益母草、五灵脂、王不留行等;滋养止血药兼有滋补作用,用于各种变性疾患引起的眼底出血或体质虚弱的出血患者,如贫血、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眼黄斑出血等,常用的药物有阿胶、白芨、骨碎补、旱莲草、花生皮、冬草夏草等;炭类止血药兼有祛风清热、凉血止血等多方面的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很广,这类药物经过炭化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性味,能散能收,能清能止,凡各种类型的出血,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均可选用,常用的药物有山栀炭、黄芩炭、生地炭、荆芥炭、艾叶炭、血余炭、棕榈炭、槐花炭、地榆炭、侧柏叶炭等。 通过药理药化研究证实:许多止血方药,既能抑菌消炎,增强免疫调节,抑制变态反应,减轻毛细血管损伤,又能提高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通透性,促进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度和血小板数量以及凝血因子、抗纤溶、对抗凝血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故对眼底出血有良好效果。各种止血药的止血原理不一致,白芨因黏合吸附作用,保护血管壁,又有抗凝、抗纤溶作用,因而促进血栓形成,用于创伤性出血疗效很好;三七止血消瘀,抑制内毒素诱发的实验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抗凝血酶引起血小板聚集,减少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消耗,因而能治疗消耗性凝血功能紊乱引起微循环障碍的各种出血,并能防止内脏功能衰竭;侧柏叶含槲皮素,能保护微血管,降低脆性,又能镇咳祛痰,减少震动出血;乌贼骨补充钙质;茜草、蒲黄、云南白药均有促凝作用,可广泛用于各种出血;各种炭类止血药能起活性炭样的吸附作用,且通过炒后有效成分容易析出,提高了浓度,并使药物中的成分产生量和质的变化,有利于机体吸收而使止血作用加强;有的一味中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仙鹤草,含有仙鹤草素、鞣质、维K,这些成分均能影响止血凝血过程。复方中成分更多,影响环节更加广泛。 止血药有寒性、温性不同,反映出它们调整机体反应性的作用各异。白茅根、槐花、侧柏叶镇静消炎,抑制毛细血管脆性,故能凉血止血;艾叶、炮姜、当归炭含挥发油,有扩张血管,兴奋神经作用,故能温经止血;白芨、阿胶黏着吸附,增加血浆胶渗压或有效改善贫血的作用,故能补虚止血。中医临床特别强调辨证止血,如胃火攻冲引起的目衄,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清热泻火,通过镇静神经降低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改善血管脆性,产生止血作用。温病邪热入营,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清营,通过退热消炎,减轻毛细血管中毒,调节凝血机制,产生止血作用;急性大失血,血脱气越用独参汤或生脉散补气摄血;脾不统血者,用归脾汤或四君子汤健脾统血;分别通过提高神经体液调节,强心升压,改善机体代偿功能,或增强体质,改善代谢,降低毛细血管脆性,促进生成凝血因子,兴奋骨髓造血,增加血小板数量,从而产生止血效果。只有从整体出发,审病因,明主次,再选药组方,改善和协调器官组织功能,才能收到比单纯用止血药更好的效果,而且副作用小,疗效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