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下河抓田螺,抓到福寿螺时家里人总会马上把它用石头砸碎后扔掉,说是这个不能吃。
但家里人的神情表明:福寿螺不仅仅不可以吃,
好像抓到福寿螺也是很晦气的事情。
这是为什么?
还有,网上好像也有人说可以吃的,
下面是怎么吃的方法:
首先將買回家的福壽螺泡在清水中洗淨放些食用油在清水中,讓它吐些髒東西,泡上24小時,經常換水,第2天在下鍋炒時,加些辣椒、大蒜〈可殺菌〉,炒熟些多炒些時間,這樣可殺菌又不會中毒。
所以我想问:福寿螺究竟能不能吃?
只要加工方式得当,福寿螺还是可以食用的。
人体感染这种寄生虫主要是因食用生的或食用未熟透的含有幼虫的螺肉所致,所以加工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用高温的方式灭杀螺类携带的寄生虫。
此外,生食海鲜或其他肉类时最好能喝点白酒,或与芥末,生蒜等一同食用,也有消杀细菌的作用。
福寿螺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1981年引入中国。其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餐桌上的佳肴,由于含脂量低,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编辑本段]物种属性
名称:福寿螺
异名:大瓶螺、苹果螺
学名:Amazonian smail;Ampullaria gigas spix
科别:苹果螺科
栖地:溪流、池塘、水田
尺寸:7 cm 左右
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 亚马逊河流域。
危害特性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作为高蛋白质食物最先被引入台湾;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但由于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并不好,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倒天然湿地。福寿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寄主: 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实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
危害特点: 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福寿螺是新的有害生物。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
专家提醒,淡水产品煮熟食用才安全,喝酒吃辣无助杀菌
新快报讯(记者杨升华通讯员陈起坤)近期,北京凉拌福寿螺“毒倒”70人的消息传出后,引起全国范围的巨大反响。一时间,北京、广州的餐馆纷纷叫停跟福寿螺沾边的菜式,上海、天津、湖南、广西等地也在“围剿”福寿螺,市民“谈螺色变”。究竟福寿螺能不能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专家表示,螺类携带的寄生虫经过高温处理可以被杀灭,市民只要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螺肉,就不会致病,不必过分恐慌。
“生吃”是罪魁祸首
广州管圆线虫病为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人体感染主要是因食用生或未熟的含有幼虫的螺肉所致。广州管圆线虫主要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中间宿主包括有褐云玛瑙螺、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中国圆田螺、东风螺和福寿螺等。此外,淡水鱼、虾、螺、蟹、蛙等身上也可能寄生有管圆线虫。
中山一院消化内科王锦辉副教授介绍说,单从螺的外观或口感,很难判断螺是否感染了管圆线虫。当人们吃下生的或未熟透的螺肉后,管圆线虫经消化道进入血管,随血管侵入脑内神经系统,可伴有颈部运动疼痛、恶心、呕吐、低度或中度发热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视觉损害、眼部异常、缓慢进行性感觉中枢损害、脑神经受损、眼外直肌瘫痪和面瘫。血液充沛的肺部是管圆线虫的最后聚集地,它会引起肺部的血管病变,使患者出现咳血,甚至呼吸衰竭。
参考文献:http://www.ycwb.com/xkb/2006-08/25/content_1192271.htm
据食品安全专家介绍,福寿螺以及其他淡水产品,如果加工加热至熟透,可以杀死隐匿其中的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幼虫,保证食用安全。因此,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关键是切忌生食或食用未熟透的淡水鱼、虾、螺、蟹、蛙、蛇等食物。
当然可以吃,福寿螺本身并无毒,而且富有极高的蛋白质。
每100克福寿螺肉的营养价值
—食物能83卡
—蛋白质12.2克
—脂肪0.4克
—碳水化合物6.6克
—灰3.2克
—磷61毫克
—钠40毫克
—钾17毫克
—核黄素12毫克
—烟酸1.8克
—其他食物价值:维生素C,锌,铜,镁和碘
福寿螺主要是对庄稼有害,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