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宝宝的健康饮食!幼儿期是仅次于婴儿期的发育阶段,如同婴儿期一样,要充分注意营养。这个时期,大部分孩子都能从同大人一样的食物中来摄取营养,只是尚不能充分消化这些食物。因此还必须做点适合幼儿吃的东西。营养要以菜为主幼儿发育时期尚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动物蛋白(牛奶、肉、鱼、蛋等)比较重要,因此,每餐都应该有一点。被称为地里的肉——豆类及其制品——豆腐等也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之一。总之,在幼儿期里,要多吃菜,每餐应相当于大人的2/3左右。<菜要做得容易下咽幼儿吃的菜可以与大人吃的相近,不过,太硬及生的蔬菜等孩子还是吃不了的。最好放些水或者用奶油把菜烧得烂糊些。最好多放点油。让孩子多吃些蔬菜、海藻类、水果。饭可以和大人一样,吃得不多也无妨。牛奶也是重要的营养来源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钙质等,在骨骼发育旺盛的幼儿期里,可谓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在这时期最好1天喝200-400毫升,即1瓶到2瓶。可以在吃点心时吃,也可以用于煮菜。饮食时多时少幼儿期是饮食时多时少、吃饭时爱玩的时期。心情好时就多吃些,心情坏时就吃得少些。有时光吃饭和紫菜,有时一天到晚光吃水果。作为父母,还是应该让孩子吃配有淀粉、蛋白质、脂肪、蔬菜和水果等四类食品,营养全面的饭菜。如饭菜放在面前,过了2、30分钟还不吃的话,那就干脆拿掉。通常,当孩子吃饭时玩或不愿吃时,当爸爸妈妈的总想强迫孩子吃,但是,只要大人一伸手去强喂,则孩子就更抗拒不肯吃。在这个时期,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虽然还不太会用勺子,容易把饭菜撒在桌子上,而且往往会用手抓着吃,弄得一塌糊涂,让人受不了。但也不要在旁边东一言西一句的话什么“又撒了”“多脏”“吃相真差”等等,更不要抢过来喂。可在下面铺上塑料布,让孩子知道饭菜撒在桌上不好。挑食有的孩子在10个月时就挑食。1岁以后,一般孩子都会挑食,今天多吃一点,明天少吃一点,有时光吃这个,有时光吃那个。挑食过度就叫做偏食。1岁以后的孩子最不爱吃的就是菠菜、洋葱、柿子椒、葱等蔬菜,纤维太硬的肉类因咽不下去也会吐出来。孩子不愿吃蔬菜时,可包在煎鸡蛋或混在饭里,孩子就能欢欢喜喜地吃下去。<br><br>但是,只要发育好、健康、有精神,则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吃那些不爱吃的食品。吃多少算多少,吃了2、30分钟就不再给吃。有的孩子在外面玩得疯,肚子饿了,就什么都能吃了。点心 点心只是在三餐吃饱,但尚有食欲时才喂。有的妈妈见孩子三餐没好好吃,就想喂点点心补补。其实,没有食欲时用不着喂。再说,点心也应该每天定时,不能随时都喂,让孩子吃吃停停 可以用牛奶、水果、饼干及妈妈亲手做的食物作点心。 饮食调教 1岁以后,孩子就想自己拿着匙子吃饭。当然,刚开始时吃起来很不顺利。即使自己能用匙子盛饭,但送到嘴边就全撒了。没几下就烦了,于是就用匙子在饭碗里搅来搅去地玩起来,一到这时,妈妈就应该帮忙喂。喂了一会,也许又想自己动手吃,则可以将匙子给孩子拿着让他自己吃 要调教好孩子能自己吃饭是很花时间的,还要很有耐心。孩子自己吃饭时,也许掉在桌上的要比吃进嘴的多。尽管如此,也得尊重孩子想自己吃饭的热情。即使孩子因为嫌用匙子吃得慢而急不可待地用手抓着吃,那也是走向独立吃饭的一个过程,没有必要予以禁止。这种时候,与其调教孩子的举止,倒不如设法使他开胃,增加食欲。所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是很重要的。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到1岁半差不多就能熟练地用匙吃饭了。在刚1岁多的孩子中,有的已经能用双手捧住杯子喝点水了,但开始阶段一般都会撒掉的。妈妈可以每次往杯子里倒一点点水,然后试着用手扶着让孩子喝。这样,孩子到1岁半就可以自己喝了 吃饭时不要让孩子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只要孩子一开始边吃边玩,马上就把饭菜收掉。也不要追着孩子喂饭或追着叫孩子自己吃饭。从1岁半开始到2岁时,孩子就能自己洗洗小手、擦擦嘴了。在这以前,妈妈应该经常给孩子擦擦。 立体早期教育法:1岁~1岁半宝宝发展目标 1. 行走平稳,乐意追逐跑。2. 能借助辅助物上台阶,会踢静止的球。3. 乐意操作小体积的物品,愿意用手挖空物品。4. 会连接或搭积木。5. 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会脱鞋袜。6. 初步萌发与小伙伴交往的兴趣,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7. 能听懂指令性语言,从学说一个单字发展到会发叠音,再到用简单的单句与人交谈。8. 好奇心、求知欲增强。9. 能准确地将圆形、方形放入模板。10. 对汉字、读书产生浓烈的兴趣,喜欢听儿歌、讲故事。11. 会背诵数字1~10,会认一两种几何图形。锻炼方法:1.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需要进一步锻炼下肢肌肉的力量,为此,可设计一些如下蹲拾物、上斜坡、推车走、追逐跑之类的游戏活动。2. 提供细小的物品,让宝宝操作摆弄,但要防止宝宝误吞。3. 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训练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正确使用小勺,脱背心、鞋、袜等。4. 要经常为宝宝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鼓励宝宝大胆与人交往。5. 结合生活环境与大自然环境让宝宝认识颜色。6. 运用“环境濡染法”“表情识字法”“动作识字法”“阅读识字法”等,教宝宝认识150个左右的汉字。孩子到了1岁左右,可以自如爬行,可以站立片刻,发育快一些的还可以独立几步。手眼活动从不协调到协调,如可以自如地自喂饼干,五指从不分工到有较为灵活的分工,如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对捏糖块。双手从“各自为政”到能够互相配合,如可以一同摆弄玩具。精细动作获得发展,如可以独自抱着奶瓶喝奶,打开瓶盖,把圈圈套在棍子上等。1岁多的孩子可以听懂自己的名字可以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汇,会叫爸爸妈妈,能同成人一样可以分辨声源,有了明显的回忆能力,可以想起很久前记住的事情,将之运用于当前的“工作”中。可以模仿大人的动作。 这时能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自发地手舞足蹈,并努力配合鲜明活泼的音乐节奏做动作,会初步分辨颜色,喜爱色彩鲜艳的玩具,爱看漂亮的人脸,爱看图画书和大而鲜艳的图杂。 能听懂妈妈的话,可以听懂常用物品的名称,开始学说话,可以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如用“汪汪”代表小狗。他们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怪模样的物体,害怕未曾经历过的情况。这时有明显的依恋情结,喜欢“跟”妈妈的“脚”,妈妈去哪里,他就跟着去哪能里,喜欢与成年人交往,知道大人是高兴还是生气,会设法引起大人的注意,如主动讨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气。 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为中心的简单交往,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往,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可以把自己和物品区分开,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了最初的独立性,会拒绝大人的帮助,愿意自己动手,而且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情。还有很多,你看一下这个网址:http://www.mumbaby.cn/bbs/viewthread.php?tid=28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