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很困难,建议多去这网站看看http://www.china-rh.net/ 在这方面的专家 写的文章母子Rh血型不合的孕期治疗 作者:赵黎 黄醒华 王琪 关键词:Rh-Hr血型系统;幼红细胞增多症;胎儿;免疫球蛋白类;静脉内;妊娠 【摘要】 目的 探讨母子Rh血型不合孕期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对5例重症Rh血型不合孕妇,在孕期除血浆去除外,同时应用静脉滴注丙种免疫球蛋白(IgG)治疗。每次10 g,并根据母体抗体滴度,间隔7~20天1次。结果 5例孕妇共滴注IgG 12次,每例1~5次,平均每例2.4次,无副作用。血浆去除共18次,每例1~8次,平均每例3.6次,无一例死胎。5例新生儿经静脉滴注IgG和换血治疗,全部存活。结论 IgG可调整胎儿免疫能力,缓解和减轻胎儿溶血的程度。 Rh血型不合是胎儿及新生儿死亡、脑核黄疸的主要原因〔1,2〕。而且除D抗原外,E、C抗原也可引起Rh系统母子血型不合。为探讨Rh血型不合孕期治疗的新方法,我院应用静脉滴注丙种免疫球蛋白(IgG),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1996年7月至1998年2月,5例Rh阴性孕妇在我院诊治并进行系统抗D抗体滴度测定(孕20周前,每2周1次。孕28周后1周1次)。抗体滴度达1∶32~1∶64或比原滴度增高1~2倍时,开始血浆去除并加用IgG治疗。孕妇年龄25~36岁,平均29.8岁。2例孕妇婚前有输血史。 二、方法 1.抗体滴度检测:检测母体抗体滴度,若间接抗人球蛋白法高于1∶64者或改良Coomb′s试验高于1∶32,采用美国全封闭一次性使用的无菌无热源PCS2单采血浆的专用仪器采血浆,同时将血细胞及其它成分再回输入母体内。根据抗体滴度及上升的速度,及时进行血浆去除。5例孕妇血浆去除共18次,成功率达100%。 2.静脉滴注IgG:5例孕妇均在入院后(22~33周)即给予IgG治疗,每次10 g,间隔7~20天左右1次。共用12次。平均每例2.4次。具体方法:10 g IgG溶于100 ml注射用水中经静脉滴注。用前按输血要求,仍需给予地塞米松5 mg。 结果 一、血浆去除及抗体滴度检测的结果 5例孕妇共行血浆去除18次。每例最少1次,最多8次,平均每例3.6次。18次共去除血浆总量10 211 ml。每次最少400 ml,最多600 ml,平均每例每次567 ml。血浆去除前后抗体滴度,4例下降2倍,1例下降3倍。 二、静脉滴注IgG情况 5例孕妇均在入院后(22~33周,平均27.8周),即给予IgG治疗。每次10g,间隔7~20天1次,共12次。平均每例2.4次。使血浆去除后抗体滴度下降时间维持在10~15天左右。 三、胎儿情况 5例孕妇分娩的胎儿均无水肿、腹水。4例羊水量正常,1例羊水少。2例胎盘水肿,厚度为4.5~5.2 cm。1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治疗5个疗程后,B超监测胎儿发育在正常范围。其余4例生长正常。胎心监护正常4例,异常1例,24小时后复查恢复正常。生化监测,妊娠特异性β糖蛋白(SP1)、胎盘生乳素(HPL)均在正常范围。 四、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情况 5例孕妇均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3例抗体滴度在原有基础上升高2~3倍;1例羊水过少,1例胎心监护异常。分娩孕周:34周2例,35周1例,36周2例。5例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均为10分。新生儿体重2350~3 200 g,平均2 710g。5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1~35分钟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3例羊水黄染,2例外观有轻度水肿,但无胸腹水,4例有肝脾肿大,4例胎盘有水肿。脐血清总胆红素为38.3 μmol/L~141.2 μmol/L,平均106 μmol/L。新生儿血红蛋白84~156 g/L,平均119g/L。网织红细胞2.1%~6.0%。新生儿换血时间于生后2.5~9小时进行。 讨论 一、Rh血型不合的病理生理 胎儿红细胞携带的来自父体的抗原进入母体,使缺乏相同抗原的母体发生同种免疫反〔2〕。 产生相应的抗体通过胎盘到胎儿循环,致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而致溶血,宫内溶血严重可致胎儿贫血,心功能衰竭,出现胎儿水肿,甚至死胎。1945年,换血术用于新生儿。1963年宫内输血用于胎儿(22~36周)〔2〕。1981年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开始开展Rh血型不合的血浆置换术。以后改用血浆去除。由于Rh系统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常在孕22周后使胎儿受累〔3〕。因此,引起死胎和新生儿溶血病也最多〔4〕。本组5例孕妇,均为Rh阴性,缺乏D抗原并有不良孕产史。再次妊娠时造成严重的围产儿溶血。既往我国对Rh溶血病的治疗采用维生素E、苯巴比妥类药物及中药等效果欠佳,常发生胎儿水肿,胎死宫内。80年代开始改用血浆去除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时有胎儿水肿发生。 二、血浆去除对降低母体抗体滴度的作用 血浆去除不加置换液。除血浆外,其它成分均一次性封闭性回输。是当前防治Rh血型不合孕妇胎儿溶血和死胎的最有效的方法。妊娠前后何时开始进行血浆去除,去除的数量、频度等,需视孕妇体内抗D抗体水平及动态变化和临床情况而定〔5〕。适时适量行血浆去除,可使母体抗体滴度下降。减轻和缓解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溶血作用,减轻胎儿宫内受损的程度,延长孕周,并提高围产儿的存活率。 血浆去除对母体无损害。孕妇血浆量每次不超过600 ml。并可通过自身调节。有文献报道,去除250 ml血浆损失的蛋白质,能在16~18小时内再生补充,去除514 ml血浆后15分钟,血管外渗入到血管内的蛋白质,加速合成再生,并可降低代谢,减少分解,使血中蛋白质含量基本恢复到原水平〔5〕。 三、母体抗体滴度对胎儿溶血病的影响 在Rh同种免疫中,初次免疫对新生儿影响较小,但再次妊娠时,仅0.5ml有抗D抗原的胎儿血就可以引起继发免疫,随胎儿血入母血后,抗体滴度逐渐升高,与Rh抗原有高亲和力的血清,在15秒钟内即可使红细胞发生凝集,故一旦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即发生溶血〔1〕。Rh不存在天然抗体。所以,孕妇血内Rh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与本次所孕胎儿红细胞抗原有直接关系。因此,孕期抗体滴度的高低能直接反应胎儿宫内溶血的程度。 四、静脉滴注IgG治疗Rh血型不合的作用 近年来,围产医学和产科免疫学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人们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认识和治疗产科某些疾病(如妊高征等)。Rh溶血病的孕期治疗,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并正在积极的探索中。 IgG静脉滴注后,能很快提高体内IgG的水平〔5〕,并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起到保护胎儿红细胞、延缓胎儿红细胞膜的破坏及胎儿宫内受损、延长孕周的作用,为新生儿换血创造有利条件。 五、IgG治疗的副作用 静脉滴注IgG用于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治疗,效果较好。但大剂量(1g/kg)持续6~8小时静脉滴注,可引起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黄疸。其临床表现为胆红素持续的上升。分析可能为一些球蛋白制品不纯,含有抗血型抗原的抗体而引起溶血。因此,在应用前必须先检查是否存在这种抗体〔6〕。 参考文献 1 王梦玖主编.产科免疫学.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315-332. 2 金汉珍,樊绍曾主编.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5. 3 Stangenberg M. Rh免疫在母胎医学中的新进展.周椿瑛译.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2,4:96-98. 4 孙克武主编.临床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131-134. 5 杨天楹,杨成民,田兆嵩主编.临床输血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65-366. 6 Sato K.静脉大剂量γ-球蛋白治疗.李玲译.新生儿科杂志,1993,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