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缓冲或转发方式的named在Internet中主要使用名字进行连接,因此网络中的DNS查询会十分频繁。很多情况下,会有大量且重复的DNS查询。尤其在使用拨号连接的条件下,由于名字服务器位于ISP端,即使是曾经查询过的名字,其信息仍然保存在线路的另一端的名字服务器的缓冲区内,重复的DNS查询将占据宝贵的线路带宽。并且DNS查询还往往使得网络连接软件不能正确获得超时信息,不能适时断开连接以节省电话连接时间。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将查询结果保存在本地计算机上,以避免重复查询造成的无谓的网络流量。虽然很多TCP/IP客户机能够在本机内保存一个名字解析缓冲区,但这个缓冲区相对来讲太小了,起不到很有效的作用,然而如果要将这个缓冲区设置的较大,又不能及时刷新名字解析数据。要想很好的缓冲DNS数据,最好的缓冲区还是DNS服务器本身,因为DNS的实现方式就是一种经常刷新的缓冲方式,并且named可以根据不同zone的不同设置,来实现数据刷新。
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设置一个具备缓冲能力的名字服务器,它将能够用做名字解析的缓冲,这就要需要设置名字服务器的过程。
在/etc/resolv.conf中,将127.0.0.1作为第一个可选服务器,其他DNS服务器作为备份,使得名字查询通过本地的名字服务器进行,以利用它的缓冲机制;
在/etc/rc.conf中,将named_enable设置为”YES”,允许启动named,rc.conf中有关named的其他选项不需改变;
改变到/etc/namedb目录下,运行make-localhost程序,这将产生针对本计算机的解析数据localhost.rev文件;
修改/etc/namedb/named.conf文件,使其符合一个转发系统的要求。
启动名字服务器,可以使用root身份直接执行named守护进程,并在rc.conf中更改named_enable的设置值。
设置named.conf
要成功配置named,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改变配置文件named.conf,一个用于转发的设置文件应为:
options { directory "/var/namedb"; datasize 20M; forward only; forwarders { 202.102.224.68 };};zone "." { type hint; file "named.root";};zone "0.0.127.in-addr.arpa" { type master; file "localhost.rev";};
这个设置文件中去除了任何注释项,named中使用与C++相同的注释方式,即用两个斜线来表示一行注释,而设置语句也类似C的语法。
第一个语句options用于设置named的参数,directory指明named的工作目录为/etc/namedb,datasize用于设置缓冲区的大小,forward only和forwarders用于指明这个服务器只是一个转发服务器,并设置转发的名字服务器的地址。这两个转发选项不是必须设置的,不进行设置时named就能很好的适应解析和缓冲任务。这样名字服务器初始时就从根名字服务器中获得信息,这些信息将保存在named的缓冲区内,此后就可以查询缓冲区内的相关服务器来获得进一步的名字解析。
第二个语句用于设置根zone,这用于设置Internet上的根名字服务器,一切本地无法解析的数据将发送给那些根名字服务器进行解析,设置了工作目录下的named.root文件中记录了这些根名字服务器的地址,记录根名字服务器的文件名字也可能为root.hints。第三句定义了对127.0.0.0的反向查询的数据,0.0.127.in-addr.arpa为一个反向解析zone,其IP地址也是反序排列的,并且使用in-addr.arpa后缀,而对应的反向解析数据在localhost.rev文件中定义。
BIND的当前版本为8,之前的版本为4.9.x,它们使用named.boot作为named的配置文件。大多数Unix版本,包括大多数商业Unix在内,还没有更新他们的名字服务器到当前的BIND 8,仍然运行老版本的named。但必须注意named.boot文件的格式与named.conf不同,不能混用。BIND 8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特性,因此最好立即升级到新版本。
named.root文件给出了Internet上的多个根名字服务器,用于初始化named的缓冲区。借助这些名字服务器的帮助,一台名字服务器能对整个Internet进行查询。一般不需要改变这些文件的内容,但是如果要建设一个内部网,不与Internet连接,就不需要named.root中的这些根名字服务器的地址,而要更改为自己网络内的根名字服务器的地址。事实上,没有任何内部网络能和Internet相比拟,需要使用多台根名字服务器来维护其域名解析系统,直接设置一台或几台名字服务器,并指定客户计算机使用这些名字服务器就满足要求了。
zone数据文件的格式
@ IN SOA freebsd.example.org.cn. root.freebsd.example.org.cn. ( 1998012314 ; Serial 3600 ; Refresh 900 ; Retry 3600000 ; Expire 3600 ) ; Minimum IN NS freebsd.example.org.cn.1 IN PTR localhost.
这是根据计算机的名字和域名产生的localhost.rev文件,这个文件定义了对127.0.0.0这个反向zone的反向名字解析数据,可以用于从IP地址查询主机的名字。
第一个设置定义了一个SOA记录,这个类型的记录定义了包含一个zone的开始,并用于设置zone中数据刷新时间等参数。在这个记录中,@代表一个zone,由于这个设置文件中没有设置它的值,那么它就是named.conf中的定义语句中zone的值,这里就为0.0.127.in-addr.arpa。空白字符分隔之后为IN,这是用于表示定义的关键字,SOA表示这一行的类型为SOA记录,接下来的freebsd.example.org.cn.为这台主机的全名,注意,这里以 ”.” 结尾,如果在名字解析配置文件中不以点结尾,named将自动附加上当前zone的值;此后给出了一个联系用的email地址,这里为root@freebsd.expampleorg.org.cn,但是由于@在设置文件中有特殊含义,因此使用点代替;
再后面就是SOA记录的参数,这些参数使用了括号,并分在几行分别设置,这主要是为了使得设置更为清楚,将它们放在同一行内也可以。SOA记录的参数有序列号,用于标识SOA记录数据 ── 其他名字服务器使用这个数据与自己缓冲区内的数据对比,来判断这个zone的数据是否更新,否则就没有必要传输全部zone的数据。因此可以使用日期来表示不同的序列号,以使得更改过SOA记录之后,其他名字服务器能即使刷新数据;刷新时间 ── 用于告诉其他名字服务器何时来检查zone中的数据是否更新,这里配置为1小时(3600秒),这个时间间隔对于不经常改变的服务器来讲太小了,应该配置为一天或更大;第三个参数为连接的尝试次数;然后是过期时间,表示一旦某个zone的正式名字服务器不能提供其服务,其他名字服务器在其缓冲区中保存多久该zone的缓冲数据;最后一个参数指出其他名字服务器缓冲这个文件内容的最小时间间隔,在这个间隔内不应该刷新该zone的名字解析数据。
当括号结束之后,这个SOA设置项就结束了。而第二项设置定义了一个名字服务器记录,这个设置直接用空格和IN开头,表示这一项仍然使用上一项中的设置,这里就是@。NS代表这一项定义是名字服务器类型,最后给出了名字服务器的名字freebsd.example.org.cn.,表示这个zone的名字解析数据位于这个名字服务器中。
第三项定义了一个反向查询指针记录PTR,第一列为1,由于没有使用点结尾,因此其全形式应为127.0.0.1,第三列PTR表示这个记录为PTR记录,是给定IP地址返回名字的查询形式,最后一列即是127.0.0.1的名字localhost。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