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VS“三条突破线”
政策的推动之下,“软件热”正在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状态,可是政策却也始终无法回避冷静而理智的市场。弹指间已是二十年,尽管软件依然是IT的灵魂,尽管软件产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最佳代言人,中国软件业却始终萎靡不振、徘徊不前。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们究竟该作何思考、如何面对?这样的中国软件产业究竟该何去何从?
姜广智:我认为我国的软件产业的发展道路主要有三条突破线:
第一,国产软件开发应用。开发应用国产软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能够挣多少钱,而是有关整个国产软件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现在我国软件产业没有完整的国产软件平台,上层应用软件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十分狭窄,国产软件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要发展国产软件,不能是某个产品的突破,而是需要一整套产品的突破,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每一个环节。
第二,发展软件外包。近年来我们在对日软件外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还远远不够。日本的信息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而且日本很少有公司专门做软件产品开发,所以它对于软件开发的需求很大,这就给我们做软件外包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其次,我感觉对于美国的软件外包形势也非常好,我坚信一两年内能够在美国市场上有所突破。不过这一切都是要有充足的、合格的软件人才做后盾的。
第三, 数字技术的开发应用。互联网的技术的突破,数字视频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些都为我们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总觉得中国人生活在一个精神生活贫乏的时代,我们的精神产品、特别是原创的数字内容产品不够丰富,我们看外国的动画、数字电影、玩外国的游戏,无疑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国外的精神教育,这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把我们的民族精粹表现出来,替代“舶来品”并将之展现给世界。
“砌墙”而不是“拓荒”
几乎所有的业界人士都在说软件人才相对匮乏,几乎所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在说就业难,这两个对立的矛盾体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存在于我们身边。不可否认这是教育与社会的脱节错位,这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软件人才究竟该如何培养,才可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呢?
姜广智:中国的软件人才从总量来说储备是很丰富的,但是软件企业普遍认为要招聘到合格的人才非常难,我觉得这主要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国家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其中包括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高职等多种形式。体制的改革毕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短时期内青年人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我认为现在的软件青年大多存在以下几点需要改善的地方:
第一,外语水平普遍不理想,达不到软件国际化的基本需求。现在我们发展软件外包,需要大量的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的软件人才,才能抓住这个“龙抬头”的机遇,可是如果我们无法培养出这样一批软件人才,那么就只能是坐失良机。国家针对这一点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开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并采取双语教学,严格要求软件学院外籍教师必须在半数以上;对所有培养日文软件人才的大学或者学院给予特殊补贴等。今年软件学院将迎来第一届的毕业生,究竟改革的收效如何、软件教育这样走到底对不对,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二,知识结构不完整。软件公司招聘时常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我们大都会收到几尺高的简历,可仔细一看所有的学生掌握的东西都差不多:基本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流行的编程语言。如果再深入地了解一下,基本没有人能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也很少有人有实际项目的实践开发经验。这样一来既没有经验,也不具备再学习前沿技术的潜力,所以就形成了“软件人才富余而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共存的矛盾现象;其次就是软件青年的知识面狭窄。软件是一个工具,它最终是要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所以做软件的人要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不完整将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三,缺乏团队精神 ,缺乏软件业特需的规范纪律。做软件开发需要创新,但更需要有严格的规范纪律,这是所有大型软件项目所必需的。可是年轻人经常给自己留有过大的自由空间,这可能是大学特有的散漫教育养成的。我一向认为: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师,沟通能力远远大于他的专业能力。缺乏团队精神,与我们自己的软件工程师之间沟通都有问题,那何谈去和客户沟通、去做软件外包呢?
第四,缺乏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应该向现在的青年人强调的。最近由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共同主办了“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我非常认同这项活动的理念:“软件产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希望通过 “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等类似活动推动我国软件业的发展,激发软件青年创新创业的激情。软件业的生命力正是来源于年轻人的激情,来源于年轻人持续学习、持续创新带来不断地自我突破,不过这一切的基础正是踏踏实实地写好每一行程序。从技术创新的周期来看,现在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认真分析我国国家信息化的瓶颈在什么地方,真正满足我国信息化的需求点在什么地方,如何把已有的技术恰到好处地真正应用。今天,产业模式的创新和市场的创新更加重要,已有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更加重要。这就如同砌墙,前人已经在一些适合的位置打好了地基,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把墙砌起来,把房子、高楼盖起来,而不是再去重新拓荒。毕竟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讲,需要的不是地基,而是成型的建筑物。
所有的这些我觉得都是年轻人成长当中必经的阶段,没有经验、知识结构不完整等等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最终态度决定一切。如果软件青年没有要为软件产业改变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适应产业发展的精神的话,那么他们终将会越来越远离这个行业;如果软件人才的水平提高不了、软件人才还是如此匮乏的话,那么整个产业的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不了;如果无法培养一批合格的软件人才作为产业的坚实后盾,那么我们软件产业的未来只能是空谈而已。
转载自: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5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