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危言耸听——相机维修黑幕
这年头,买台相机真不容易,相对于过去一台中档单反相机二三千元的价格现在也只能买台入门级数码轻便相机。数码化了,电子化了,价格高了,可是质量反而更不过关了。升级的,回收的,产品换代越快让人心里越不踏实。
笔者新近买的单反数码相机仅拍了几百张照片,只一个多月就歇菜了,后悔自己太驯良,没有拿去要求更换一台,进了维修部后才知入了虎穴,不爽之下,把经销商和维修站一些黑幕曝给大家,洒泪之际,以醒后人。
黑幕之一:一周包换
经销商对其产品承诺如果质量问题,实行一周包换。请注意其附加条件——表面不得有任何花损。
一日,某客人拿一台相机去找经销商,经过检查,表皮出现一处划痕,一周包换的承诺于是成了扯皮事件,势单力薄的顾客最终没有换成。
那些涂漆的橡胶质表面机壳,使用几次便会在许多部位出现磨损的痕迹,即使没有大的磕磕碰碰,小砂粒或手指甲也足以让其出现细痕。拿一台用过几次的相机给我看看,找不出痕迹才怪!所以,如果你在一周内使用出现了问题,更换一台新的相机的机会实在很小,那就准备送修吧。:(
最关键的是,这些更换后的相机去处在哪?原来修好后又拿出来当新的卖!难怪更换的必要条件是处壳没有花损……可是后面买了这台返修过的“新”相机的哥们知道了还能笑得起来吗?!
黑幕之二:更换零件
顾客取维修后的机器,发现机器部分元件已非送修时模样,仅几日便老态龙钟,原因何在?听我说来。
偷梁换柱。如果顾客机器太花的话,显然这种情况是不用担心的。怕就怕你的机器太新净,别人便会对部分零件垂涎三尺,因为——可以用来拆东墙补西墙。如果把另一台仅仅是某处磨损的机器更换新的零件,不就可以有更好的卖相?所以千万记得你送修时机器的模样,表壳完好或是何处磨损,应该要求在维修单上注明。否则维修站可以翻脸不认帐,即使你的相机在维修过程中花损,维修站反咬说是你送来时就有的,你也无凭无据反驳。顾客势单力薄,欠缺行内经验,很难和“有理有据”经验丰富的商家讲数。
还有更黑的维修站,如果缺少零件,便把你相机内部的零件取出来换进别人的机器里,修好了别人的机器,还给你的机器便说没有零件修不好。你拿回来时,机器还是坏的,可是已经发展到两处问题了!黑幕之三:以次充好机器内部的一些配件,根据生产地的不同价格也不同,指定维修站的控制严格些,质量基本可以保证。但一些杂牌军由于没有厂商渠道的支持,很难获得足够的零配件进行维修。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替代品。杂牌的配件以次充好,维修价格却和正常没有二致,可是相机随时可能再旧病复发,积重难返,届时只能徒呼奈何啊!
黑幕之四:没病找病
这是职业道德的问题。有些无良维修站把送检的机器活马当死马医。本是几元钱零件就可解决的问题,利用顾客对专业知识缺乏了解的原因,编造其它故障,以大充小,收取高额利润。做得更绝的还有,把没有问题的相机也给你制造一些隐患,维修的问题在保修期内无需付费,可后来出问题的换了另一个毛病,你还是得乖乖交钱吧?#*#)%P¥%
总之一句话,相机维修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我们实在难以和精明的商家唱对台戏,唯一期望便是他们有点良心,不要把机器越修越坏便是你我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