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ina公司最近频频出击,在率先发布新型银盐相机Bessa R3A和R2A之后,推出了nokton classica 40mm F1.4镜头,还令人震惊的同时发布了单一镀膜和多重镀膜两款产品。以前一直是单一镀膜,从70年代起开始朝多重镀膜发展,现在在镜头上使用单一镀膜的有名厂家几乎没有,更别说同时发售单一镀膜和多重镀膜了。
这么多有趣的相机和镜头陆续推出,不由得让人佩服Cosina公司的技术实力。预定12月下旬发售的Carl Zeiss M支架镜头和明年春天上市的Zeiss Ikon相机应该都是Cosina公司生产的,假如是拍照和相机的发烧友们可不能忘记随时关注Cosina的动向哦。
Nokton classica 40mm
10月份就开始发售的Nokton classica 40mm F1.4为了让使用者更加体会classica镜头的表现力度,竟然不拘泥于MTF曲线的设计数据,而返回到实际拍摄表现力的设计原点上。为了再现50、60年代的镜头风味,在结构中竟然没有使用非球面。拍摄表现方面,光圈开放下可以适度调节闪光和镜头拉出,这样就会拍出柔和的图片。
Cosina公司是一贯积极采用非球面镜头的,几乎很少采用大口径镜头。在35mm镜头中号称世界最清晰的Nokton 35mm F1.2以及Nokton 50mm F1.5、Ultron 35mm F1.7、Ultron 28mm F1.9等镜头都采用光圈开放,拍摄效果良好。
有些F值很暗的镜头采用了球面的简单结构,比如Color Skopar 50mm F2.5、35mm F2.5 PII、28mm F3.5等,都深获使用者好评。与此类简单结构的镜头相比,Nokton classica 40mm F1.4是大口径镜头,而且没有采用非球面结构,非常简单方便,与以前的大口径镜头几乎完全不同。
Nokton classica 40mm F1.4镜头。左边是多重镀膜,右边是单一镀膜的。
Nokton classica 40mm F1.4的外观跟老款式的Leica Summilux 35mm F1.4十分相似。这款Summilux虽说是F1.4的大口径镜头,但携带却非常方便。而且Nokton classica 40mm F1.4镜头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同时发布单一镀膜和多重镀膜两款产品。在我们经营的voigtlander服务工作室里,经常会有人来询问这两款产品有何不同。Cosina公司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大家只有在实际拍摄中体会其中的差异了。
单一镀膜限定发售500个,并早就卖光了。而多重镀膜款式也卖的很好,初次生产的早就卖完了,想必现有的产品也会立刻一售而光的,所以想购买的朋友们,可要立刻下手了。据说明年春天单一镀膜的产品会追加生产。
Nokton classica 40mm F1.4直径55mm,支架基准面到镜头前端有29.7mm,重175g,最小对焦F16,光圈刻度10个,最短拍摄距离0.7m,并准备有LH-5
同Summicron C、M Rokkor的比较
我们准备评测的产品包括新型Nokton镜头2个、焦点40mm的Summicron C 40mm F2和M Rokkor 40mm F2这四款镜头。
关于Summicron C和M Rokkor,这里要稍微说明下的是,这两款设计都出自Ernst Leica公司之手,是1971年时与MINOLTA公司技术合作的成果,1973年10月开始在日本国内发售Leica MINOLTA CL产品。机身是MINOLTA公司生产的,但在国外以Leica CL品牌发售。Leica MINOLTA CL的标准镜头是M Rokkor 40mm F2,而Leica CL是Summicron C 40mm F2,这两款镜头设计虽然都是同一公司,但是生产地却不同,Summicron C是在德国,而M Rokkor却是日本生产的,这在国际上是非常少见的。
从上往下顺时针分别是Nokton classica 40mm F1.4(多重镀膜)、单一镀膜、M Rokkor 40mm F2、Summicron C 40mm F2镜头。
Leica MINOLTA CL在79年就停产了,其后MINOLTA于81年2月发售AE内置的CLE,其标准镜头就是M Rokkor 40mm F2。M Rokkor 40mm F2、Summicron C 40mm F2镜头都是GAUSS型4群6枚结构,非常方便携带。Summicron C 40mm F2镜头经过实际测定为126g、最小对焦F16、光圈刻度10个、最短拍摄距离0.8m。
同是Nokton 40mm F1.4镜头,设计虽然完全相同,但镀膜和GAUSS的材质却是完全不同的,实际拍摄中会有怎样的区别呢,我们还是要拭目以待的。而且本次评测会与爱普生的R-D1组合起来使用,不能保证银盐膜会不会对拍摄结果产生影响。
在R-D1上装上Nokton classica多重镀膜镜头
付上LH-5
装有Summicron C的R-D1
装上M Rokkor 40mm F2镜头的样子
远 景实际评测时,R-D1设定为原始设置,文件为标准设定、ISO200、自动热点平衡、JPEG画质、光圈优先AE,并使用三角架拍摄。F1.4开放时,因为日光直射,很难拍摄,所以在日落后,逐渐调整到F4,光圈对焦。Nokton在F4开放时,四个角落光线都很充足,随着光圈逐渐拉近,在F2时中心部分画质很好,周边的画质也有所提高,调到F4时表现就十分优异了。从实际拍摄来看,单一镀膜的镜头比多重镀膜的黄色表现力更强一些。
Summicron和M Rokkor镜头在开放时的光线也很充足,但在F2时的画质明显比Nokton差很多,画面中心部分锐度太明显,周边光线也不足。颜色表现上来看,Summicron比较偏向蓝色,而M Rokkor则比较偏向红色,而在F4时都差不多画质。
而从拍摄的图片来看,Nokton和Summicron、M Rokkor的焦点距离还是有些差别的。Nokton的角度相对比较狭小,也就是说焦点距离比较长。
我们再来看F2.8以下的拍摄实例。
Nokton在F2.8时中心部分稍微有些尖锐,F4时就有所改善,到F5.6时画面质量就十分之好了。Summicron和M Rokkor镜头在实际拍摄的时候就有些区别了。F4时与Nokton的画质差不多,F5.6时,Rokkor就已经表现不错,而Summicron要调到F8时才画质好起来,或许是对焦的缘故。
总体来说:Nokton在拍摄中景时比另外两款镜头好。
近距离我们再来拍摄近距离的菊花。
Nokton在F1.4开放时画质十分好,并没有任何破裂现象,完整的再现了实物的形状。光圈的作用当然就是为了减少破图现象的。
Summicron和Rokkor乍一看都没什么问题,但把图片放大后就会发觉,线条轮廓之间还是有些粗大破裂的,总体来说还是Nokton好一些。
逆光拍摄
我们再来逆光拍摄太阳在背后的五重塔。
Nokton无论在什么光圈时都会在画面上留下白斑,但随着对焦逐渐减少。单一和多重镀膜的都一样,但在光圈开放时单一的白点更多,而一光圈对焦白斑就减少。或许是因为曝光控制的缘故吧。
Summicron和Rokkor表现都差不多,Rokkor的白斑更少
逆光拍摄(2)我们再来拍摄voigtlander服务工作室的展示架。
Nokton在光圈开放时,荧光灯的灯管有些蓝色,特别是右边的灯管比较清晰。调整到F2时就立刻减少了,F2.8时就几乎没了。单一和多重镀膜的都差不多。
Summicron在F2开放时,也有蓝色表现,比F2时的Nokton还多些。Rokkor在F2开放时的蓝色表现很少,与F2时的Nokton差不多。
夜景
我们再来拍摄夜景下的寺庙。
Nokton在F1.4开放时,中央部分稍显夸张,周边的光亮控制的很好,调到F4时表现就十分不错了。
Summicron和Rokkor在拍摄远景时与Nokton都差不多,但在F2开放时,照明灯的光线会有紫色光环,F2.8时就减少,而到F2.8以上因为光圈刻度原因会出现光条现象。
人 物我们再来拍摄一个人物看看效果如何。Nokton在F1.4开放时,由于周边减光和焦点对齐,人物表现丰满,再对焦的话会出现一定的锐度,画质会更好。总体来说,在F2.8时画质和中心人物的表现最为和谐。
Summicron和Rokkor在F2开放时也跟Nokton一样,画面周边会减光,但Nokton在对焦到F2时,画质并不好。而假如在F4时,这两款镜头还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综 述
总体来说,四款镜头的表现能力都十分不错,实在很难分出高下,无论在光学设计,还是制造工艺上,都没有明显的优劣区别,让人十分佩服Casina公司的技术实力。
说到Nokton和Summicron、Rokkor的区别,总体来说,无论在什么光圈值下,Nokton的表现都更好一些,比较追求经典的拍摄画面,充分体现了非球面透镜的在开放光圈下的锐度表现力。
关于R-D1
爱普生的R-D1已经是第二次使用了。今年早春的时候使用时还觉得颜色偏黄,现在经过调整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颜色表现的十分平衡。同时,作为一款600万象素的相机,画质还是十分之好,与同等级别的携带相机相比,颜色的层次分明,一目了然,让人十分满意。
R-D1所采用的是APS-C尺寸的610万像素CCD,根据CCD大小,与35mm相机镜头焦距换算倍率为1.53倍。ISO感光度为200~1600,可以拍摄3008×2000像素、2240×1488像素的RAW或JPEG图片。R-D1背后有一块可旋转LCD,记录媒体为SD卡,使用专用的锂离子电池,外形尺寸为139×39×87mm,包含电池与记忆卡的重量为590g。
可以说,该款相机十分适合经常更换镜头,体验不同的拍摄乐趣。但价格偏高,让部分爱好者难以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