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影响对媒介使用的因素
人对传播手段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支配而不会只受到媒介本身使用的难易程度影响。这一方面是由于人本身有追求获得尊重与认可的天性,另一方面是环境的规范与价值观内化于个人所造成的。人们对待自己所发表内容的认真程度,所投入的感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容的质量。具体到网络媒介,这种认真与投入程度往往决定于虚拟身份获得的难易程度以及所发表内容与虚拟身份的关联性。当网络媒介刚刚兴起的时候,有人发出了悲观的预言: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与网上身份的虚拟性,人们将乐于经常改变自己的虚拟身份,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的时候也会缺少责任感,谣言将在网上四处传播。然而有时人们对自己在网上虚拟身份的珍视让人吃惊,在一些网络游戏中甚至有人愿意用真实的货币去购买虚拟身份的装备。对于一个资深用户来说他的Blog或者论坛帐号,不是花一分钟就可以注册来的一个ID,而是个人的另一个身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感情。网络上身份虽然可以说是虚拟的,但是大多用户都对自己的虚拟身份有着感情并在意虚拟身份的声誉,用虚拟身份发言绝不意味着就是不顾他人评价,没有责任感地为所欲为。但是虚拟身份又不等同于真实身份,它在不同的传播方式中所面向的对象不同,获得虚拟身份的方法也不同,从而也就影响到人们对其言论的负责程度。在许多新闻网站的网友评论功能中不需注册就可以发表评论,大家都可以看到那里充满了情绪化的,发泄性质的评论。而在论坛(BBS)中,每人都有相对固定的ID,而且在规模比较小的论坛里所面对的许多人是网络中的“熟人”,人们的自律意识就有所加强,发言质量明显提高。但是由于论坛是按主题分类组织,同一版面内的内容又是按照时间排序的,同时人们经常要访问不同的论坛,在不同的论坛系统中仍然注册不同的ID,甚至许多人在同一个论坛中也有不同ID,论坛并没有把一个现实中的人的所有虚拟身份所发表的内容关联起来,组织起来的功能,这造成论坛发表内容与虚拟身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分散的、较弱的关联,某用户一个月前发表的言论,或者在其他论坛上发表的信息即使对于在某个论坛上认识该用户的人来说除非特意查找否则是难以获得的,这不利于对言论责任感的强化。Blog则不同,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由于同一个人Blog可以被网上所有人访问,链接,而且有内容分类功能,大多人并不会选择同时维护多个Blog,人的虚拟身份就单一起来,所有的在Blog上发表的言论被紧密地组织于一个Blog站点之中并与作者的虚拟身份紧密关联起来,用户发布的每一条信息都会考虑他的Blog的读者的看法。这解释了为什么Blog上发布内容的平均质量要高过大部分论坛,也解释了为什么采用Trackback(Blog程序的一种技术,使用户在发表评论的时候将其同时留在自己的blog页面上,而不是在别人文章的末尾发上评论自己的页面上什么都不留下)技术的评论普遍写的比一般评论认真的多。总之,Blog在虚拟身份上的特性决定了Blogger们发布内容时候要比论坛使用者更有责任感,内容也普遍地更强调真实性,更有深度—而这是走向有影响的媒介的关键一步。Blog使用技术的低难度又使得它提供的消息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而且它们搜集到的新闻资料大多是第一手资料。2001年9·11事件就使得上百个个人Blog网站成为传统站点的消息来源。Blog与论坛不同的信息组织方式带来不同的使用感受,对用户来说满足的也是不同的心理需求。Blog好比是开着门欢迎别人访问的住家,而论坛/BBS的讨论方式所塑造的信息场景更类似一个广场。笔者认为这两种网络传播方式在今后一段相当长时间内将共存下去而不存在替代关系。
其次用户所属阶层的差异也能决定媒介传播内容的差异。论坛与BBS在互联网上属于较早的已经普及的传播手段,而Blog则是两年多以前刚引入中国。根据创新扩散理论,首先尝试使用新技术新事物的人往往都是所在人群创新扩散过程中的“意见领袖”,也是信息嗅觉较为灵敏的一批人。Blog媒介本身使用难度的降低并没有消解对思想以及表达能力的要求,甚至由于上述的“虚拟身份关联性”的问题,这种要求比论坛/BBS更高。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在一些论坛中有人凭借无意义的灌水成为所在论坛较有影响力的个人,然而在Blog的世界中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结论
综上所述,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可以说是结合了个人网站与论坛/BBS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发表的信息都围绕某一个虚拟身份组织造成了类似个人网站站长所有的对自己发表内容的高度责任感,也在思想与表达能力上对提出Blogger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媒介本身使用难度的降低又降低了在技术上使用Blog发布内容的门槛。互联网上技术精英的优势将得到消解,长期以来被建立个人网站的复杂技术过程排除在外的更为广泛的“思想精英”“知识精英”会更多地加入Blog的大合唱之中。这个过程将使有内涵有影响力的内容在Blog上会越来越多的出现。Blog并不会成为“全民媒体”—尽管它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确实是“人人皆可参与”的,但它与论坛/BBS在这方面比较起来并不占优势。如果要我给Blog未来的定位做一个预测,我想它会是未来网络上的主流媒介。所谓主流不是从量的角度来衡量,而是指它很可能将凭借其对社会动力阶层,即有话语权、决策权和消费力的社会阶层的吸引力,影响力成为网络上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媒介。同时Blog的发展也会给互联网公司的赢利带来一个契机,因为它改变了互联网媒介往往使用者众多,但对于广告商来说价值不高的局面。
尾声
最后,因为目前国内还没有较全面详实的关于Blog用户状况的统计,附上节选的PIP2005年对美国Blogger做的统计,美国Blog的今天对我们预测中国Blog的明天也许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美国有1.2亿互联网使用者,其中7%拥有自己的Blog,27%阅读blog。拥有自己的Blog的人57%是男性,48%在三十岁以下,82%有着六年以上的互联网使用经验,42%使用者家庭收入在50,000美圆以上。39%的人有大学或研究生学位。
对比2005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看出美国Blog用户与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明显区别: 30岁以上的使用者多,高收入阶层者多。事实上笔者猜测这种区别在中国也是存在的,由于中国的Blog还处于起步阶段,用户大约只有100万,这种区别可能会体现的更为明显。但是目前没有数据支持无法进一步展开讨论,希望在以后能进行更深一步的,有数据支持的研究。
参考资料
1 The state of blogging 2005.1
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5.1
3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4 传播理论
另外本文还参照了Blogcn、Blogchina、CSDN,CRJ等多家网站上的多篇文章,不在一一赘述,在此对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