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就得到了R-D1发行的消息,此机当时在日本和香港小小轰动了一番,虽然R-D1是世界首台兼容基本上所有徕卡M卡口镜头的数码旁轴机。 但由于种种原因,尽管发行了近1年时间,但是目前为止网络上介绍R-D1的信息还是有限,从其市场价格和定位来看(国际市场价格:US$2999, 国内目前定价:人民币31999元),能够拥有的人数更加稀少,所以相关评测寥寥无几,笔者希望通过这篇评测能够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R-D1相关信息。

关于旁轴相机的历史、构造以及原理我们在这里就不再讨论了,笔者相信有兴趣了解或购买这个相机主要人群还是聚集在旁轴使用者中,由于R-D1直接支持几乎所有徕卡M卡口标准的镜头群以及通过转接环兼容L螺口的镜头,所以笔者将从一个徕卡旁轴使用者的角度对R-D1做一个评测:
从这台相机的编号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所谓R-D1中的R=Rangefinder,即测距仪的意思,Rangefinder Camera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旁轴相机。D=Digital。
由于肩负测试的重任,我们还是进入正题吧。拿到的这台测试机身号码是000088,包装及附件基本齐全,通过整体包装还是能够感受到其高价位机种的定位。评测器材:

-EPSON R-D1 数码旁轴 (上左)
-Leica MP 传统旁轴 (上右)
-Leica M35/2 Asph. (下左)
-Leica M50/2.8 (下中)
-Leica M50/1.4 Asph. (下右)

图1
为便于各位估算尺寸,笔者将R-D1和MP平放在一张A4复印纸做为参照物来比较,由于R-D1采用了福伦达Voigtlander Bessa R2原型机身,从外观体积上可以明显看出R-D1要大出MP许多,特别是机器的高度。

图2
打开两台机身镜头接口保护盖,我们从图二中可以非常清楚看到两台机身快门帘幕的区别,R-D1使用的是纵走式钢片快门,MP使用的是LEICA传统的横走式布帘快门,R-D1帘幕中央有一个长条状18%灰度的测光区域,而MP的帘幕中央是一个18%的圆点(如图2)。在使用过程中,和LEICA MP的布帘快门比较,R-D1的钢片快门声音较响的,如果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下使用比较容易惊动拍摄目标。

图3
图3是R-D1的液晶面板翻开后的机身后背,这个液晶面板只有照片回放以及调节相机各项设置的显示功能,不像消费级数码兼有取景的功能,面板右侧整齐地排列着5个功能按钮。

图4
图4为液晶面板隐藏后式样,LEICA后背上的圆盘是设置相机ISO的转盘,而R-D1则仅仅是一个倍率换算的标识,从图4上来看,R-D1看上去就像是一台传统的旁轴相机。

图5
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由于R-D1使的用CCD面积照成的倍率关系,传统的LEICA镜头使用在R-D1上的放大倍率为1.5倍,也就是说焦距为35mm的镜头在R-D1上使用就变成了标准的50mm镜头,50mm变成了75mm,依此类推。

图6
如图5-6,同样的机位,使用同样的50mm标准镜头,图5是LEICA MP取景框中所看到的拍摄范围(最外圈的白色高亮框线为实际拍摄范围),图6则是R-D1的拍摄范围,标准的50mm镜头变成了75mm镜头。这个对于R-D1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作为一台旁轴相机,R-D1使用广角的优势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图7
两台机身从顶部来看(图7),两台机身在长度上基本相近。R-D1稍稍长出一点。但是R-D1布满了各式各样的表盘和按钮,LEICA MP的顶部则是简洁有致。

图8
图8为两台机身底部的比较。从机身整体设计来说,R-D1给人一种较为笨拙的感觉,而LEICA作为旁轴的代表机种,整体机身线条的设计还是胜出不少。稍后我们会就两台机身的局部来做进一步了解。

图9
从机身侧面来看,R-D1整个机身非常明显的要高出LEICA MP许多,整体厚度也要超出不少。而MP在R-D1边上则多少有点小鸟伊人的感觉了: )

图10
作为旁轴机,联动测距和观景窗部分是体现整个设计的实力和精华的部分。从图10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角度拍摄,MP的观景窗表面略显幽蓝色的镀膜有一种通透的感觉,而R-D1的表面镀膜在光线照射下几乎已是白花花的一片了,这个区别在笔者后两周试用拍摄过程中感受非常之深,面对复杂的光线环境,R-D1的取景框的对焦黄斑部分经常会出现所谓“白化”的现象而照成无法对焦。而MP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图11
谈到最精密的联动测距的部分,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LEICA MP的这个部分(图11)要比R-D1(图12)的设计复杂许多,而且从零部件比较上明显感觉到R-D1的加工精度要差MP许多这台。

图12
此外,这台编号为000088的R-D1在整个使用过程出现了叠影对焦上下轻微不重合的现象,而且在使用中发现这台R-D1有焦点偏移(前置大约1-2cm)的现象。对于焦点偏移,笔者希望这只是个体差异而已。

图13
图13是LEICA MP的胶卷回片卷轴,R-D1也有一个类似的设计(图14),主要起到jog dial的功能,转动的时候可以切换不同的菜单选项、浏览照片等不同功能。

图14
特别要提出的是,如果你将这个卷轴向上拔出,转动时可以提供更多其他的功能。笔者感觉到这点设计从使用的角度来看的确较为方便。

图15
从顶部的右半部分来看,R-D1几乎所有的表盘都聚集在了一起(图16),最左面的指针表盘是最为特别的部分,最外圈的数字代表储存卡尚剩余的可拍摄张数,10以上的数字基本上是模糊计数方式,最长的指针在电源开启后将转动到相应的数字位置。左边的小指针显示的是白平衡设置,下部的小指针显示电池余量(E=Empty, F=Full),右侧的小指针显示照片的格式(N=Normal, H=High, R=RAW)在LCD横行当今电子产品的时代,这种设计可以称得上是异类了。

图16
指针表盘的右侧就是快门速度拨盘,可以看到最高快门是1/2000秒,速度拨盘的外圈可以轻轻拔起后转动来设定ISO值,数值将显示在盘面上开的小窗里,R-D1的ISO值是200,400,800以及1600,拨盘左下方有一个不显眼的黑色小按钮,这个是当速度拨盘设到AE(自动曝光)档后的释放按钮,如果自动档需要补偿也需要按下这个小钮,由于最下部的过片扳手的存在,笔者发现这个设计在需要切换模式或做曝光补偿的时候非常的不方便,不得不说是一个设计上较大的缺陷。有趣的是,R-D1虽然是数码机,但是还是将旁轴传统的过片扳手保留了下来,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装饰,在拍摄过程中每拍摄一张,都要象传统机一样过一次片,否则快门钮将不起作用。 与其称其过片扳手,R-D1的这个设计叫做“快门释放扳手”更为妥当。习惯单反连拍的人士在刚刚使用这台机器的时候一定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看到图15,我们发现LEICA MP的机顶右侧简单得只有:快门速度转盘,快门扳手还有胶卷计数窗,而且边缘的圆角设计颇为性感。

图17

图18
从机身表面来看,MP的表面使用一种人造的类似于鲨鱼皮的材质,而R-D1则是工程橡胶的表面,整体防滑效果要好过MP。R-D1的机身是镁铝合金上黑色漆,笔者发现掉漆的现象比较明显,没有使用多少时间,R-D1边角的黑漆已被磨掉。这个对于其昂贵的身价倒是有点不符了。

图19
R-D1机顶热靴的左侧为镜头框线的拨杆,对应50,28及35mm镜头的框线。

图20
R-D1的电池仓被设计在机身的左下角,R-D1使用SD卡作为储存媒介。卡槽设置在右手握持处的部位。曝光锁定钮和白平衡/ 照片格式拨杆(配合左上角转盘使用)被设置在了机身背面的右上角部位。

图21

图22
R-D1使用的是一枚3.7V, 1500毫安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笔者在使用过程中每拍一张回放2秒左右的情况下拍摄了200多张照片,由于R-D1没有内置闪光灯,而且不需要电源驱动镜头,所以这个电池表现还是比较一般的,用原装充电器对用尽的电池充电时间大约需要3个小时,所以,如果需要满足一天的户外拍摄的话,笔者估计使用者一定需要多带一节同样的电池。爱普生R-D1机身照片欣赏如下图:




缺点:
非全画幅
ISO最低只能达到200
600万象素偏低
照片格式只有Normal, High 和RAW三种选择
快门声音较响
机身涂层不好
体积略大
优点: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兼容LEICA M卡口镜头的数码旁轴相机
高ISO下噪点控制较好
有黑白照片模式,并提供模拟绿色、黄色、橙色、红色滤镜模式
转自电脑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