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Counter-strike?非也,是CANON VS SONY。其实佳能和索尼两家厂商的明争暗斗也早就是旷日持久的了,在佳能凭借其数码单反崛起之前,索尼曾经长期占据世界数码相机销量冠军的宝座,这也是索尼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削尖脑袋往单反市场钻的原因。
在以前佳能A系列横行的时候,索尼的P系列还不能撑场面,只能分点汤喝,而随着A系列的平庸,索尼W系列的崛起,在家用机市场上索尼已经能和佳能相抗衡了;时尚机领域,佳能的IXUS也是个历史悠久的系列了,而后起之秀索尼T系列则是IXUS最大的威胁,从T1开始,各个厂家的卡片机都或多或少的参照了T系列的精髓,可见T系列的强大;而佳能的EOS数码单反则是一个传统强项了,市场份额巨大,用户众多,随着市场的成熟,索尼自然也不甘示弱,携柯美之势,靠蔡司撑腰,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入门单反,矛头直指350D以及其后续机型。可以说,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前两家厂商已经在各个领域全面交火,并且战火愈演愈烈。

左:佳能S3,右:索尼H2
相对于这些系列的拼杀,长焦机型则相对平静许多,毕竟两家厂商都并没有把长焦作为重点对象。佳能的S系列到现在为止只有三部机,S1 S2 S3,索尼的也不多,H1、H2、H5三部而已。相对于松下柯达等长焦机型众多的厂家来说,佳能和索尼的这几部机型也只是保证性能不落伍罢了。

佳能S3 IS采用一块1/2.5英寸600万像素CCD,最大分辨率为2816×2112;焦距等效于传统35mm相机的36-432mm;具备光学防抖功能,最大光圈为F2.7-F3.5;ISO为 80/100/200/400/800;快门为15 - 1/3200 秒;配有11.5万像素2.0英寸的LCD和EVF;使用SD卡,随机附带16MB。电池系统使用4节5号AA电池;机身重量约410克;外型尺寸是113.4×78×75.5 mm。
索尼H2采用一块1/2.5英寸600万像素的Super HAD CCD,镜头方面采用了12倍光学变焦的卡尔蔡司镜头,具有光学防抖功能,其镜片为9组11片,其中非球面镜1片,ED镜片1片;等效焦距为36-432mm;快门速度为30-1/2000秒;感光度ISO为80-1000;最大光圈为F2.8-F3.7,超微距为2cm。

如果说把家用机比作价格便宜,性能实用的AK47,时尚机比作轻便好用的mp5的话,那长焦机无疑就可以看做AWP了,看得远射的准,那么,到底是C家的S3厉害还是S家的H2厉害呢?我们就用同级别的进行一个PK评测。

由于是长焦机,两部机的体积都比较庞大。

S3的整体风格和S1 S2基本一样,不过尺寸更大,颜色也由之前的银色变成了深灰色。机身比较薄,但有一个非常宽大的手柄。镜头也是比较粗狂,看上去很威猛。S3的额头比较小,呈半圆型,显得比较内敛。
H2的造型就比较奇异了,猛一看,简直就是柯美的风筒长焦机造型,只不过这个“风筒”的镜头更大而已,但仔细看看,还是颇有SONY F系列的遗风的,尤其是棱角分明的机身部分,和F717 F828一个模样。但是,除了风筒+F系列的混血造型之外,它的额头以及EVF造型非常奇特,颇似一些645机型的修长额头,其实怪异的额头应该是从R1开始的,H2只不过是继承了它的延续罢了。设计
镜头
两只镜头都具备光学防抖功能,这一点上是不分胜负的,不过,S3除了这个以外,还有ULTRASONIC超声波马达,这个东西可是能让佳能fans眼红的标示了,有了超声波马达,对焦更加安静迅速。在镀膜的颜色方面,H2的颜色更加漂亮,为蔡司传统的黄绿色镀膜,而S3则为比较普通的数码机常见的紫红色镀膜。

H2镜头S3镜头
EVF和LCD
由于长焦机变焦比太大,无法使用光学取景器,所以都采用的是EVF,两部机的EVF显示效果都差不多,都具备屈光度调节,相比而言,H2的EVF更加凸出与机身,用EVF取景时鼻子不会碰到LCD(欧洲人除外),而S3如果用EVF取景时肯定鼻子得紧紧贴在LCD上。

H2 EVFS3 EVF
S3的LCD则有明显的优势,不但像素比H2高3万,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旋转,取景更加方便。显示效果上,S3的颜色比较朴实,细节很丰富,但锐度不高;H2的LCD色彩过于鲜艳,锐度比较高。
电池和接口
电池是两部机差异最大的地方了,S3处于一个比较大的劣势,它需要4节电池,而H2只要2节,而且,H2还会赠送两节2500mAh的电池以及快速充电器,非常厚道,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S3用户的负担,不但携带不便,购买成本也会增加不少。在续航力的比较上,S3由于没有2500mAh的电池,所以只好使用2300mAh的三洋电池,用LCD取景共拍摄了340张左右,续航力很惊人;H2使用2500mAh索尼电池,同样采用LCD取景,也达到了260张,虽然张数比S3要少,但由于只是使用2节电池所以绝对续航力也是在S3之上的。

H2的接口H2电池舱

H2卡舱,仓盖比较独特S3右侧接口

S3左侧接口卡舱

硕大的电池舱按键布局
在按钮数量上,S3比350D少不了多少,密密麻麻一大堆,上手比较困难,但如果上手后,由于每个按键功能相对独立,所以很好操作,也算是比较快捷。H2则使用的前拨轮的设计,方便曝光参数的调节,它的按键也不算太多,上手相对容易。

H2顶部按键和前拨盘S3顶部按键
不过在手感方面,H2的逊色与S3,塑料味很大。S3的手感则好很多,尤其是方向键的设计,我认为比350D要好。

菜单
两部机的菜单和界面都是继承了CS各自的传统,操作简洁明快。


风景
两部机都使用的是广角端,拍摄时为中午,阴天,效果如图,色彩都非常讨人喜欢,比较鲜艳,H2的锐度很高,但暗部的颗粒感还是比较大的。

其它场景对比

感光度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机型采用了高感光度的设计,但并非所有的高感光度都有用。从下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到,两部机的噪点控制水平都差不多,可用ISO基本是在ISO400,ISO800都是花花绿绿,基本不具备使用价值,H2的ISO1000就更离谱了,好像用外置天线接受到的电视信号一样,噪声巨大。

原图

H2和S3的变形都比较轻微,广角端有一定的枕型变形,中焦和长焦的变形都控制的非常好。

白平衡
可能索尼吸取了那次事件的教训,现在H2的白平衡非常准确,拍摄场地为阳台上,环境为阴天,结果如下,可见两部机的白平衡都非常准,几乎一样。

紫边控制
虽然两部机都号称对镜头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提高画质,但紫边还是轻而易举的出现了,而且两部机都非常明显,不过还好,只是出现在边缘而已。

佳能的IS是最早的镜头防抖动技术之一,可以说是非常成熟了,而H2的防抖技术则并未经过什么实战考验。在这里我作了一个对比实验,拍摄时为晚上室内,照明光源为30W的荧光灯,快门速度1/4,广角端拍摄,可以看到,是否打开防抖得到的结果很直观,由于每次拍摄的个体差异,所以我们没办法定量的说谁的防抖更好,但可以说两部机的防抖是处于同一水平的。

原图

半逆光
进行这样的测试主要是看相机测光系统的倾向,由于评测阶段广州的天气很差,所以无法找到强光源的逆光进行拍摄,只好针对大面积的天空进行曝光,得到的结果如图。可见,两部机的测光系统差异不是很大。

闪光灯
测试时使用的是P档,自动ISO,结果,同场景效果差异很大。H2的功率明显强过S3,拍摄都是在P档,自动ISO(相机自动使用的ISO80),光圈都是F3.5,闪光同步时间有些差异,H2是1/40秒,S3是1/60秒。从人的肤色上看,虽然H2的亮度很高,但肤色并没有反白,仍旧非常准确;而S3就惨一些了,亮度不足,有欠曝的迹象。而场景2也非常明显,楼梯范围比宿舍要广很多,H2仍旧能完全覆盖,而S3虽然也都照到了,但亮度不足,导致色彩饱和度下降。


夜景
两部机的夜景能力不分伯仲,暗部宽容度都很高,墙壁上的纹理都清晰可见。

微距
很多人对微距功能情有独钟,所以,微距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指标,这方面,S3胜出,它继承了S2的0cm微距,微距能力超强,实际使用中,把被摄物贴到镜头上不但没有光线,还容易损伤镜头,所以,一般以0.3cm为限吧,为了测试,这里拍摄的是小于0.3cm时对焦后的照片。而H2虽然比S3差,但也不算弱,它的2cm微距也能达到比较好的放大率。从照片可以看出,S3的放大率比较大,大概有1:2的样子。

H2
S3
开机速度
1.5秒
0.9秒
关机速度
1.6秒
1秒
变焦速度
2.2秒
1.6秒
广角端对焦速度
约0.2秒
约0.2秒
长焦端对焦速度
约1.1秒
约0.7秒
拍摄间隔
约0.7秒
约0.6秒
快门时滞
约0.03秒
约0.03秒
浏览间隔
约1秒
约0.3秒
S3各方面的速度都比H2有一定的优势,USM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对焦速度,广角端差不多,长焦端差距比较明显;H2性能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回放时仍旧是先是模糊图像再是清晰图像,间隔非常久,除了这一点之外,其它倒也没什么问题。
短片功能
H2和S3的短片功能都很强悍,都可以拍摄640×480 30fps的短片,而且,都可以在拍摄过程当中进行光学变焦,几乎可以当一个DV来用了。点击这里下载视频效果(H2、S3)总结
经过全面的对比,H2和S3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主要性能上非常相近,但一些细节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H2的价格更加低廉,配件更齐全,闪光灯功率更大;S3则具备可翻转的LCD,更优异的微距能力,以及更优秀的外形和手感。至于你觉得哪部顺手,就看你的个人爱好了。
单独点评

评分理由
设计3分,虽说索尼只是收购了柯美的单反部门,但这部H2完全继承了柯美Z系列怪异设计,巨大的额头虽然很实用,但看起来怪怪的;此外机身所用塑料质感也比较差。
手感3.5分,手柄的设计非常出色,握持感良好,按键手感属于中等水平,但是整机塑料感强烈,重量偏轻,还是有种玩具的感觉。
功能4分,具备长焦机必备的防抖功能和时下流行的高ISO,虽然不怎么实用,但总比没有强;手动功能也很丰富,足够用户进阶使用。
便携3分,看上去体积庞大,加上转接环就更加夸张,但实际并不算太重。
电池4分,只是使用两节电池就能达到非常强的续航力,是长焦机当中最省电的。
操作4分,索尼标准的菜单风格,操作非常简单明了。
画质3.5分,锐度很高,色彩鲜艳,噪点控制属于中等水平,不过紫边稍嫌明显。
性能3.5分,反应速度中等偏上,回放时速度比较难以忍受。

评分理由
设计3.5分,还是S2的造型,不过机身改为全黑色,属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改进,不过还是蛮酷的,显得比较pro;机身材料质感也优于H2。
手感4分,手感非常出色,可以与之前的专业级G系列相比,手柄也比较大并且特别采用了防滑的材料,便于握持。
功能4分,除了防抖和高ISO以外,还有独门USM超声波马达;其它功能也非常齐全,只是闪光灯功率稍弱。
便携3分,比以前的S1大了一圈,略显笨重。
电池3.5分,续航力还不错,就是需要的电池太多了,一大把,外出携带不是很方便。
操作3.5分,虽然整体风格还是佳能的风格,也是和以前S2基本一样,但对于从未接触过S系列的用户来说上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它的超级微距功能等,需要组合键才能调出,比较麻烦。
画质3.5分,锐度还不错,噪点控制属于中等水平,紫边有些严重。
性能4分,反应速度很快,对焦速度尤其明显,不愧是超声波马达。
参数表
参数
SONY H2
CANON S3
感光元件
1/2.5英寸Super HAD CCD
1/2.5英寸 CCD
最大像素
618万
620
有效像素
600万
600
图像分辩率
2816×2112
2816×2112
光学变焦倍数
12
12
数码变焦倍数
2
4
显示屏尺寸
2.0
2.0
显示屏类型
2.0英寸8.5万像素TFT液晶显示屏(视野率100%)
2.0"可旋转彩色液晶显示屏,约11.5万像素
光学防抖
支持
支持
等效焦距
36-432mm
36mm-432mm
最近对焦距离
2cm
0cm
光圈
F2.8-F8.0(广角端);F3.7-F8.0(长焦端)
F2.7-F8.0(广角),F3.5-F8.0(长焦)
快门速度
自动(1/4-1/2,000秒),程序自动(1-1/2,000秒),手动(30-1/1,000秒) ,快门优先(30-1/1,000秒)
15-1/3200 秒
感光度
自动、ISO 80/100/200/400/800/1000
自动,高感光度自动
ISO80/100
/200/400/800
曝光模式
程序自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曝光
程序曝光,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
闪光灯距离
自动ISO:0.3-9m(广角端),0.9-.6.8m(长焦端);ISO1000:0.9-16m(广角端),0.9-.10.2m(长焦端)
0.5m-5.2m(广角),0.9m-4.0m(长焦),微距0.3m-0.5m(广角)
白平衡调节
自动、日光、多云、荧光、白炽灯、闪光灯、自定义
自动,预设(日光/多云/钨丝灯/荧光灯/荧光灯 H/闪光灯),自定义
连拍功能
最大7张连拍(6M/高画质)/最大100张连拍(VGA / 标准)
高速:约 2.3 张/秒;低速:约 1.5 张/秒(当分辨率设置为L ,压缩率设置为精细)
对焦方式
多点自动对焦(3点自动测距)/中央偏重自动对焦/灵巧点对焦
自动对焦(单次,连续),单点自动对焦(中央单点,任意选择自动对焦框位置),手动对焦,自动对焦锁,自动对焦辅助灯
短片功能
VX精细(640×480、约30fps),VX标准(640×480、约16.6fps),视频邮件(160×112、约8.3fps)
短片 640×480像素,可选30帧/秒,15帧/秒;320×240像素,可选60帧/秒,30帧/秒,15帧/秒,最大1GB
场景模式
月夜/月夜人像/肖像/风景/海滩/高速快门/高感光
人像,风光,夜景,运动,辅助接片,短片,特殊场景(植物,雪景,焰火,夜景拍摄,室内,海滩,色彩强调,色彩交换)
存储介质
Memory Stick Duo/Memory Stick PRO Duo
SD卡、MMC卡
尺寸
113.2×94×83mm
113.4×78×75.5mm
重量
389g
4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