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介绍
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
人口:全区人口270.17万人,其中藏族人口250.72 万人。
位置:地处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马拉雅山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接壤。北部和东部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为邻。
首府:拉萨
![](/images/load.gif)
西藏,古为羌、戎地。唐、宋时为吐蕃地。元为宣政院所辖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地。明代依元制,仍称“乌思藏”。清代分为“卫”(前藏)、“藏”(后藏)、 “喀木”(康)、“阿里”四部,因在中国西境,故总称“西藏”。“西藏”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956年将原西康省昌都地区并入西藏。 1965年9月9日,建立西藏自治区。
“藏”是汉语赋予的称谓,而藏族人历来都自称为“蕃”(bo播)。唐代时汉语译为“吐蕃”,英文依汉译为“TIBET”。
![](/images/load.gif)
西藏高原由沧海变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考察、发现所证明。但是,高源并非在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相当缓慢地变化着,只是近几百万年的地壳变动,才使高源隆起急剧上升。最近几年对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的测定证明,高原还在不停地上升着,这个上升速度在地救历史上是惊人的,但也不过一年上升一二公分罢了。
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拉萨市,拉萨(藏语意为“圣地”)是西藏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宗教中心。西藏地势高峻,海拔超过8000米以上的山峰就达11座,屹立在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高达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又称为“地球第三极”。在西藏中部和北部有冈底斯山、念青塘古拉山、昆仓山和塘古拉山等山脉。在东部是著名的横断山脉地区。山脉与山脉之间,分布着高原和谷地。
![](/images/load.gif)
藏族人民以农牧业为主,城市居民多从事手工业、工业和商业。藏族人信仰藏传佛教,热情开朗,能歌善舞。宗教在西藏有着久远而深刻的影响,境内居民(除汉族外)大部分信仰宗教,其中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信奉藏传佛教,回族信奉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影响最大。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教,显密俱备,尤重密宗。它是公元4世纪以来外来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长期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的过程中成的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西藏佛教,在藏流传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许多独立的教派,它除原有的本教外,还有“宁玛派”(俗称红教), “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格鲁派”(俗称黄教)。从公元16 纪起,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因此,无论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还是在生产和生活等的习俗上,都带有浓厚的宗教(佛教)色彩,宗教活动成为大多数居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images/loa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