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地区介绍
位置:南平是福建的北大门,俗称"闽北",地处武夷山脉东南侧、闽江上游,东经117°00’-119°25’,北纬26°30’-28°20’,西与江西接壤,北与浙江毗邻
面积:面积2.63万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3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万人
行政区划:辖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四市和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五县及延平区.
邮编:353000
![](/images/load.gif)
南平历史悠久,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土著人在此繁衍生息。东汉时期,南平、建瓯、浦城就已建县,距今达1800年。建阳、邵武、武夷山等县也有千年历史。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闽北两次成为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代,闽北的经济、文化发展一度居于全省、甚至全国领先位置,如“建窑”成为全国八大名窑之一,矿冶业鼎盛时期,全国以福建为重点,福建又以闽北为中心。又如,建阳、建安(今建瓯)二县刻书占全国三分之一强,闽北印刷业十分发达,建阳麻沙成为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此外,造纸业和茶叶也相当发达。
![](/images/load.gif)
南平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这里人杰地灵,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了2000多位进士和17位宰相,如邵武的李纲、浦城的真德秀、建瓯的杨荣等,历史文化名人如朱熹、宋慈、辛弃疾、陆游、蔡襄、杨时、柳永、严羽等都曾在闽北留下足迹。特别是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所以后人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之说。
![](/images/load.gif)
![](/images/load.gif)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构建“北山南水”的大武夷旅游经济体系,集中体现在“一个做大、两个带动”。“一个做大”就是武夷山做大。“两个带动”就是以武夷山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周边县(市、区)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闽北的战略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6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7%;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5.5%。